面对席卷全球的乙醇生产热潮,经合组织官员日前发出警告说,乙醇生产投资存在认识上的“泡沫”,各国需冷静思考、量力而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负责农产品贸易的官员布内卡姆在阿根廷油料作物商会和粮食出口中心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上指出,如果乙醇占全球燃料消费的10%,就意味着美国、加拿大、欧盟和巴西30%的粮食、油料作物和甘蔗等糖类作物都被用于乙醇生产。目前只有美国具备没有政府补贴而进行生产乙醇的能力,各国政府对此应冷静思考不能盲从。
布内卡姆认为,如果扩大生物燃料产量必须建立在大面积的土地种植上,就应考虑这种生产是否可持续,也必须分析政府的相关政策能否真正保证生物燃料的可持续发展。他说,如果用于乙醇生产原料的农作物需求大幅增加,农产品的价格将变得极不稳定,而各国的农业政策也将出现扭曲的风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官员此前也表示,巴西生物燃料计划存在环境风险。如果巴西政府对热带雨林保护不到位,国际市场对乙醇及其他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可能威胁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目前,巴西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随着该国乙醇产量的提高,近几年巴西热带雨林地区已有不少林地变成了农业用地。根据巴西和美国签署的乙醇生产协议,巴西承诺把甘蔗种植面积从现在的560万公顷增加到3000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