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布什定于3月8日至14日先后访问巴西、乌拉圭、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和墨西哥五个拉美国家。在“9·11”事件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布什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中东,对拉美这个传统的后院逐渐淡忘了。因此,布什这次亲自出马目的很明显:修复日益疏远的美拉关系。
希望巴西在拉美“带头”
布什之所以把巴西作为访问的第一站,是因为在美国看来,巴西作为拉美大国可以起到影响周边国家的作用,促进其他拉美国家跟美国更加靠拢。另外,布什访问巴西还有一重要目的:与巴西签署乙醇生产合作协议。
巴西和美国都是世界上重要的乙醇生产大国,两国的乙醇年产量占全球的70%。所不同的是巴西生产酒精的原材料是甘蔗,美国是用玉米。用甘蔗提炼酒精的成本更加低廉,用甘蔗提炼出的酒精作燃料,其动力性也比玉米酒精更加强劲。美国为了减少对石化燃料的过分依赖,特别是对来自委内瑞拉和伊朗的石油依赖,保证自身的能源安全,转而向巴西等盛产酒精原料的拉美国家靠拢,希望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扩大酒精生产。
酝酿成立“乙醇欧佩克”
布什在巴西停留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不过他却带来了一大堆关于乙醇燃料的问题,包括和巴西共同制定乙醇技术全球标准、建立西半球乙醇共同市场、甚至酝酿成立类似石油输出国组织的“乙醇欧佩克”。
为了扩大能源的多元化,美国还专门成立了乙醇国际委员会,由布赖恩·迪恩任主任。他提出到2017年,美国的酒精产量应比现在扩大三倍。他还主导了一项关于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生产酒精的研究。不难看出,美国期望整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都成为自己的生物燃料供应地。
巴西政府态度总体积极
对于美国的“乙醇外交”,巴西的反应很复杂。从政府层面上说,当然是持积极态度的。
巴西从70年代就开始研发酒精燃料技术,目前,巴西全国使用乙醇汽油燃料的汽车已达1550万辆,摩托车350万辆;完全用含水酒精作燃料的酒精汽车达220万辆。巴西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以酒精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因此,巴西希望通过推广酒精燃料技术,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改变自身科技受助国的形象。
不过,对于美国提出的“乙醇欧佩克”计划,巴西政府并未直接表态,倒是不少媒体都认为巴西会加入这项计划,并推动周边国家加入,政府更关注的是美国应该取消每加仑54美分的乙醇进口税,巴西的酒精生产商认为如此高的关税使得正常的酒精贸易无法进行,并要求卢拉政府向美国施压让其停止收税。
卢拉总统在不同场合都强调将敦促布什总统取消或者降低乙醇进口关税,以保证巴美之间正常的乙醇贸易。
然而与之对应的是,美国政府却强硬地表示,布什访问巴西期间将不会与卢拉讨论取消关税的问题。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6日表示,乙醇进口税的问题不会在会谈中涉及,美国也无意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