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目前我国大豆的购买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其中约60%的进口大豆来自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缘何南美大豆会这样“走红”?这离不开生物技术的作用,其中,必须要提及大豆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者——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
原产地的优势并未“遏制”住大豆在我国缺口的局面。
据统计,目前我国大豆的购买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其中约60%的进口大豆来自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
缘何南美大豆会这样“走红”?“这离不开生物技术的作用,其中,必须要提及大豆升级换代的重要推动者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业内专家直言不讳。
转基因扮重要角色
据人民网报道,10多年前,孟山都通过生物技术,开发出具有抗除草剂能力的转基因大豆。该公司技术员法比奥表示,1粒大豆大约有6万多个基因。孟山都通过“注入”新的基因,使大豆具有抗除草剂的特殊能力,减轻了大豆的生产成本。
他解释说,大豆种植期间,热带地区杂草丛生,与大豆作物“争夺营养”。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的出现,使农民可以使用农药杀死杂草,又不损害大豆作物的生长,这样就能提高大豆产量,又减少了生产成本。
转基因大豆出现后,曾引起巴西农业界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巴西政府也迟迟没有批准转基因大豆在巴西的生产。巴西南方一些农业生产者便偷偷地从邻国阿根廷购买转基因大豆种子,私自生产。
转基因大豆产量高、成本低的优势最终使巴西政府批准了巴西农民种植转基因大豆。
到2011年,转基因大豆已占巴西大豆种植面积的81%。巴西南里约格朗德州种植的几乎全部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巴西提高大豆单位产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巴西大豆每公顷的平均产量在3吨左右,在世界上位居先进水平。
而大豆靠生物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并未就此打住。
孟山都近日宣布将在南美地区推广种植新产品INTACTA抗虫及二代抗草甘膦除草剂复合性状大豆产品(简称INTACTA大豆)。该产品属于孟山都研发的第二代转基因大豆。
“豆二代”登场
据法比奥和孟山都另一位技术人员安德里安诺介绍,第二代转基因大豆(RR2)采用的是基因培育法,即在大豆基因组里培育一种新基因,使大豆产生抗虫害的能力。
INTACTA大豆将3项农田解决方案融入一个产品中,即依托先进的技术增加产量;防治南美地区破坏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用抗草甘膦技术提升作物田间杂草管理。
在确保遵从孟山都产品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破土试种项目工程(Ground Breakers),巴西农民在过去的两个种植季试种了这一当时尚处于研发阶段的新产品,首次体验到了INTACTA大豆所带来的改变。
2012年,巴西500多名农民在他们的田地里种植INTACTA大豆,并将这款新的大豆产品与现行的其他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
最终结果显示INTACTA大豆产品在产量上比其他产品具有优势,即平均每公顷多产6.59袋大豆(相当于平均每亩增产26公斤)。
保罗·若博·费缇可斯基(Paulo Roberto Fiatikoski)是一位试用INTACTA大豆的巴西农民,“在我的农场里,INTACTA大豆的单位产量达到平均每公顷65.8袋(相当于每亩259公斤), 而其他现行大豆品种平均每公顷55.2袋(相当于每亩217公斤),产量的差距是很显著的”。
上述孟山都技术人员表示,第二代转基因大豆在巴西试种的成果显示出其具有三种优势:第一,具有产量特别高的优势。与第一代转基因大豆(RR1)相比,第二代转基因大豆每公顷产量超过6吨,大大提高了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巴西为例,在不增加大豆种植面积的情况下,如果采用第二代转基因大豆,巴西大豆总产量将新增800万吨。第二,具有抗虫害能力。新的转基因大豆可以抵抗4种大豆常见的虫害,不再需要喷洒农药治虫。第三,保持了抗除草剂的能力。这三种优势可以使大豆生产者获得更大的生产收益。
不只是增产
巴西农业部供应公司最近的田间调查显示,今年巴西大豆总产量预计达到8342万吨,创下大豆产量的最高纪录。如果这一预测变成现实的话,巴西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美国商务部3月1日发布的全球粮食行情预测报告指出,到2022~2023农业生产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6380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40%。美国退居第2位,阿根廷继续保持第3位。
据了解,第二代转基因大豆不仅将为南美大豆种植者带来更高的产量,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对世界主要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南美洲的自然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