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第四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在昆明召开,会议主题为“植物生物技术及产业化”,共有来自中科院和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300多名植物生物学界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交流。
本次会议由昆明学院、云南省植物学会、云南大学承办,云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协办。专家学者将围绕“植物细胞工程及产业化”、“作物基因工程育种及产业化”、“花卉、果蔬、林草及中药材的生物技术改良”、“经济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 植物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等5个中心议题展开报告研讨。
昆明学院院长蒋永文介绍说,近年来,我国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改良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但如何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一直是科研机构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举办此次“全国植物生物大会”,将有利于探讨植物学相关产学研合作,共同开拓学术交流合作新领域、新模式。(李思成)
第四届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在昆举办,来自中科院、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云大、昆明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近300名植物生物学界专家学者,将就生物技术及产业化进行为期两天的研讨交流。
主办方负责人赵进东院士在昨日的开幕式上致词说,农、林、医药、花卉等产业的持续发展已越来越依赖于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面临着许多挑战。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迅猛,知识和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加之地区发展又不平衡,该领域的科技动态与企业信息之间的及时交流,已成为提高研究水平和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举办此次大会对促进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在两天的议程里,专家学者们还将就植物细胞工程及产业化,作物基因工程育种及产业化,花卉、果蔬、林草及中药材的生物技术改良,经济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植物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等5个中心议题展开报告研讨。
会议承办方、昆明学院院长蒋永文介绍,近年来,该校在植物学科领域取得了初步进展,连续3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资金9项,但如何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积极为地方经济服务,一直是该校植物学科相关院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会议期间,昆明学院将邀请专家学者们到校参观考察,探讨植物学相关产学研合作、共同开拓学术交流合作新领域、新模式。
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大会2007年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第一届,其后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在山东济南和福建福州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
大会由昆明学院、云南省植物学会、云南大学承办,云南农业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科院、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等单位协办,主题是“植物升入技术及产业化”。包括多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学者云集昆明,围绕“植物细胞工程及产业化”、“花卉、果蔬、林草及中药材的生物技术改良”、“经济植物重要功能基因发掘”等议题进行研讨。
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的重大难题之一,就是作物品种单一化大面积种植容易造成病虫害流行,进而致使农药用量大幅度增加,对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构成潜在危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朱有勇,提出了从栽培角度探索利用作物多样性解决难题的新途径,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1.79亿亩,农民增产粮食135.6亿公斤,增收节支总额219.3亿元,减少农药使用53.9%以上。通过多年实践检验,已经成为国际利用作物多样性调控病虫害的成功范例。该研究处于国际同类研究的前沿。(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