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作物在全球广泛种植,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是全世界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广泛的几个国家看,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量居世界第四。
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种科技创新的成果,一种新事物,人们自然是对其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顾虑。世界各国也是十分谨慎,出台很多转基因食品相关的政策。
欧盟:从严格控制到解禁
欧盟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十分严格的限制,据了解,欧盟国家杂转基因研究和栽培方面一直处于弱势,种植面积仅占全世界总面积的0.3%。在20世纪末,欧盟就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不能得到科学证明为由组织美国、加拿大等国转基因食品输入。直到在2002年12月初,欧盟各国环境部长同意转基因标识和追溯条例,才可能意味着欧盟想转基因产品敞开了大门。次年7月,欧盟农业部长理事会通过新的转基因条例,这实际上就为转基因食品取消了"禁令"。
美国:应用广泛 注重监管
而美国作为在转基因技术研究投入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广泛的国家,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70%。另外有数据显示,这些年来50%以上的专利与转基因技术有关。美国国内70%的大豆,75%的棉花和30%的玉米都是转基因作物,也正是利用转基因技术,使得美国每年增加15亿美元的农业收入。在政策方面,美国也是比较注重监管,2001年1 月美国出台《转基因食品管理草案》,强制性地要求制造商必须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前至少120 天,向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署(FDA )提出申请,以确认此类食品与相应的传统产品相比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中国:规范市场 力求发展
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民生大计,而转基因作物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优质高产,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意义重大,因此也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正积极研究适合中国生态环境的转基因技术,并加快其商业化推广。同时,由于转基因食品尚存在安全性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加大安全保障投资力度,确保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市场的规范。
据悉,每年进入我国居民食物链的转基因食品已超过2000万吨,主要是集中于进口的大豆、玉米和油菜等品种。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于2001年5月出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是我国对转基因的核心法国。次年1月,我国农业部签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法令,要求从2002年3 月20日起,含有转基因成份的大豆、番茄、棉花、玉米、油菜等5 种农作物及其产品(如大豆油)需要标明转基因成份才能加工和销售。
2001年6 月农业部颁布《转基因条例细则》,规定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需要进行安全测试,但相关安全测试需要较长周期,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大豆贸易,2002年3 月11日,农业部发布《转基因安全管理临时措施公告》,规定临时措施有效期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在到期日之前,对有关转基因农产品的贸易问题实行《临时措施》,保证贸易的持续性。
我国的转基因技术要在规范中求发展,企业和政府都需要花大力气投入,不仅仅要严格控制转基因食品进口,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也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持好心态,为转基因技术发展创造一个规范的环境,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是保证更多安全高效的转基因食品投放市场。(生物谷www.bioo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