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一种新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沼液滴灌技术与示范项目在全国著名的生态示范基地北京市留民营通过验收,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把沼液作为养分进行灌溉施肥,达到资源化、合理化利用,从而实现养殖业到沼气,再到种植业的物质循环利用,有效地解决了因为沼液的随意排放造成的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是一种新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据了解,北京市2006年大中型沼气站处理农业废弃物达到152.4万吨,按照每吨投入料产出0.3吨的沼渣和1.1吨的沼液比例来看,北京市2006年伴随沼气发酵所产生的沼渣量为45.7万吨、而沼液的产出量更巨大,每年为167.6万吨。但由于目前大部分的沼气工程缺乏足够的研究指导,导致利用较少,大部分被随意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
目前,沼液含有较丰富的养分已经被很多人士所研究,将养分回归农业体系也是研究者比较集中的研究方向,但大规模的应用目前还鲜有报道。最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沼液过滤难题。由于沼气发酵残留物还含有部分粘稠状的沼渣,渣液往往混在一起,这给大规模的施用带来较大困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经过近年研究,已经通过三级过滤方法成功将沼液与沼渣分离,从而解决了渣液不分的难题,为科学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沼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技术铺垫。应用本技术后,沼气工程排放的大量沼液将被处理后应用到蔬菜种植中,这不但可以减轻因沼液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有机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本技术应用后,还可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可提高蔬菜的产量5%~10%,按照往年价格蔬菜园区每亩(每个大棚按每年种三茬计算)的销售收入大约为2~2.6万元,因此种植蔬菜每亩会增收约1000~1300元;加之每亩净节省开支190元,每亩蔬菜可以节支增收1190~1490元。(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