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不够深入、缺少规范配伍规则、登记管理缺乏有效依据成为腐植酸类农药在中国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只有建立完整的农药科学试验体系,制定腐植酸与农药的配伍标准,加强对腐植酸类农药产品创新,才能推动中国腐植酸类农药的健康发展。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表示,腐植酸在肥料、农药、保水剂、医药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低碳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未来腐植酸的发展应该加强试验示范和交流合作,以一种开放的情怀分享腐植酸肥料、农药、医药等领域的科学成果。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研究员许恩光认为,腐植酸类农药是站在腐植酸巨人肩上的农药,处于农药的高端,是一种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药。中国虽然腐植酸类农药研究已有很长时间,但是科学研究不够深入、缺少规范的配伍规则以及登记管理缺乏有效依据等影响了腐植酸类农药在中国推广。他强调,农药的毒性是决定农药污染的核心,减少农药毒性就可能降低对人与其他生物的损伤与环境污染。但是农药的毒性又是农药所必须具备的特性,农药没有毒性又如何防治有害生物,这是一对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农药的药效,降低用量和毒性,并让农药的毒性都集中在靶标生物,减少农药在非靶标生物以及环境中的扩散与存在,以避免伤及有益生物与人类健康。(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