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果农研发“植物农药”
7月28日上午,在舞钢市庙街乡刘沟村南的一片林坡上,果农何箩头正用自己配制的“植物农药”给石榴树“强身健体”。何箩头表示:“这些‘农药’是用大蒜、烟叶等多种植物熬制而成,对人畜没有一点害处。”
1996年底,何箩头承包村里的一片荒山,种植了200多亩水蜜桃、石榴、大杏等果树。在用化学农药治虫过程中,他突然“异想天开”:人生病了可以用中草药治疗,那么给果树治虫能否用中草药呢?
何箩头专程找到河南省舞钢市中医院一位老中医求教。在老中医的指导下,他用大蒜、洋葱、辣椒等10多种植物进行试验,从中分离有效成分后,熬制或沤制成汁液,按不同比例配置成“杀虫剂”。
何箩头的“植物农药”也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关注。前不久,舞钢市农业局和环保局的技术人员对何箩头的林果示范基地进行了检测,评定该基地为“绿色水果基地”。(据河南日报)
农药利用率一般为十分之一,其余全部残留在环境中,造成污染
“要用水好好洗洗,上面有农药”。几乎每个孩子吃水果前都会听到这样的唠叨。农药残留,成为食品安全的一个重大隐患。
有没有办法让残留在水果蔬菜里的农药消失?科学家们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细菌 “吃”了他们。而这种“吃”农药的细菌就是基因工程菌,它被植入了能分解有毒物质的特定基因。
然而,尽管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已经有些时日,却至今未大规模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吃”掉有毒物质时,很可能自身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日前,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伍一军研究组研制出一种细菌,这种有自杀控制功能可降解农药的环境安全型基因工程菌,在完成降解任务后能够“自杀”,从而消除人们对基因工程菌本身可能影响环境的担忧。
——数字说话——
农药利用率仅为10%
资料显示,人类从20世纪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右的损失。但是,长期大量农药的使用,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据报道,农药利用率一般为10%,约90%残留在环境中,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化学农药使用量世界第一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全球第一,据统计,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面积达1.8亿公顷次,上世纪50年代以来使用的666达到400万吨、DDT50多万吨,受污染的农田1330万公顷。
——名词解释——
农药降解:让农药失去毒性
农药降解是指化学农药在环境中从复杂结构分解为简单结构,甚至会降低或失去毒性的作用。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以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最为重要,其降解速度取决于农药的种类、土壤水分含量、氧化还原状态及土壤微生物相等。
有些农药虽然自身的毒性不大,但中间降解产物的毒性却很大。因此,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不仅要看农药本身的毒性,而且也要注意其降解产物的去向和毒性。
基因工程菌:“吃”掉农药
如何降解或消除环境中的残留农药?由于天然微生物降解农药的效率较低且降解谱较窄,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出了能够降解化学农药的基因工程菌。
狭义解释,基因工程菌就是转入外源基因的细菌。通常转入的外源基因在细菌中要能正确表达生成相应的产物,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例如,常见的大肠杆菌并不具有降解化学农药的功能,如果我们将有机磷水解酶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方法转入此大肠杆菌,表达后产生有机磷水解酶即可降解有机磷,这个转入了有机磷水解酶的大肠杆菌即为基因工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