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茎泽兰在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名单中高居榜首,今年4月出版的《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能学》发表了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一项关于杀草毒素AAC-Toxin的最新研究成果,让人们看到了根除紫茎泽兰的希望。
据杂草研究室强胜教授介绍,紫茎泽兰又名破坏草,其适应性和惊人的繁殖能力使它像一个“绿色杀手”,所到之处土壤肥力严重下降,土地严重退化,粮食严重减产。目前常用的控制紫茎泽兰的方法效果都不尽理想。为了找到控制紫茎泽兰的良方,研究人员从研究紫茎泽兰病害入手,在紫茎泽兰植株上分离、筛选到了链格孢菌,并发现该菌为紫茎泽兰自然致病真菌之一,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紫茎泽兰的新病害。通过致病力实验证明,其菌丝体比孢子具有更强的致病性,能够引起紫茎泽兰的叶片褐斑病。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链格孢菌使紫茎泽兰致病的主要原因是该菌产生的毒素——AAC-Toxin。这一发现为今后除杀紫茎泽兰这一类杂草药剂提供了新思路,也找到了更丰富的物质源。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原产中美洲,约50年代初从中缅、中越边境传入云南南部,现已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仅云南目前发生面积即达24 7000 km2。由于该植物含有有毒物质,很多当地植物及牲畜的生长受它的抑制或引起死亡(丁建清等,1998)。飞机草(E.odoratum)是另一种来自中美洲的有害杂草,Gagnepain(1924)记载泰国曾栽培过这种草,30年代初在云南南部出现,目前在云南、广西及海南蔓延。
形态特征
紫茎泽兰也称破坏草。俗名解放草、黑草、臭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茎紫色,直立,分枝对生,斜上。叶对生,具长柄,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菱状卵形,基出三脉明显,侧脉纤细,叶缘有钝齿。头状花序多数,在茎顶排列成伞房状或复伞房状,总苞宽钟状,总苞片一层或二层;花全部为筒状花,两性,淡紫色或白色。瘦果,长圆柱状,略弯,黑褐色,有棱,冠毛白色。
传播蔓延危害
紫茎泽兰生命力极强,在农田、牧草地、经济林园甚至荒山、荒地、沟边、路旁、屋顶、岩石缝、沙砾堆都能生长。原产地在南美洲的墨西哥,因此有人把它称之为“墨西哥魔鬼草”。 紫茎泽兰的种子比蒲公英的种子还轻,繁殖能力极强。每年的夏、秋季节,其种子可随风飘扬,落到哪里,就会在哪里扎根繁殖,迅速形成优势群落。浸入农田、山林、抢占农作物、牧草以及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空间,抑制其生长,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植物生长缓慢,有些物种濒临灭绝。紫茎泽兰有特殊的气味,其种子具倒钩冠毛,能诱发马患气喘病致死。用枝叶垫圈,还能引起牛、马烂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紫茎泽兰的危害。
紫茎择兰的传播蔓延速度惊人。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表明,在我国每年以30公里的速度由南向北传播蔓延,目前已到四川、贵州、广东、湖南等地。在铁路和公路沿线,传播蔓延速度更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