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002 年6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推出一部渲染转基因作物基因污染的电视剧《金色麦田》( FIELDS OF GOLD ):转基因小麦的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漂流到一种细菌后,使这种致病细菌产生抗性,导致细菌感染的暴发。
( 生物谷配图)
更多生物图片请进入
抗虫棉、转基因稻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甚至西红柿里已经出现了鱼的基因。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转基因产品,而这似乎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离。自从人类掌握了对生物基因进行手术的技能,人类就学会了一种本领,也就是被一些人斥之为“任意篡改上帝作品”的本领。这些“作品”现在已经不只是密封在实验室的试管内,它们早已撒播在几千万公顷的土地上。这些新型的农作物有着优于传统农作物的诸多性状,但是,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基因污染”的风险。在转基因农产品日益丰富的今天,还有很多人都对其敬而远之,大概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传统农业生物通过染色体重组所发生的基因交换基本上仍然是按生物自身许可的规律进行,而基因工程作物或动物则是“移植”了人工设计和装配的与某些特定性状有关的基因,使它们能在相对短得多的时间内获得预期的新性状。
对基因工程生物来讲,有一点也非常特别,就是给它们所“移植”的基因可以来自任何生物,完全打破了物种原有的屏障,“移植”是“强制性”的,这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是极少可能发生或者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自然状态下,西红柿绝对不会有鱼类的基因,玉米也绝对不会有萤火虫的基因。
从生物安全性这一角度分析,基因工程生物与传统杂交生物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而过去对基因工程食物所提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是不全面的。
基因工程作物中的转基因能通过花粉风扬或虫媒所进行的有性生殖过程扩散到其他同类作物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一种遗传学上称为基因漂散过程。而这种人工组合的基因通过转基因作物或家养动物扩散到其他栽培作物或自然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在环境生物学上则称为基因污染。其次,传统作物被转基因作物污染,从种植到成品,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在田间发生杂交是原始的污染,第二次污染则发生在没有清理干净的仓库和运输环节,致使传统作物的种子混杂有基因工程作物的种子。
从美国的“星联玉米事件”,加拿大的“转基因油菜超级杂草”,到墨西哥的“玉米基因污染事件”,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基因污染”的威胁不容忽视。专家担心,类似墨西哥“玉米妈妈”的遭遇可能正在中国大豆身上发生。一些国外公司可能钻中国立法不完善、管理不统一的空子,将中国作为“转基因生物的试验场”。呼吁更多的人共同来关注“基因污染”这个问题,为中国的生物安全打好预防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