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动物体内的16个生物钟基因大部分在一天中早晨、白天和夜晚3个固定时间段合成,其中在早晨发挥作用的生物钟基因对整个生物钟节律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
生物钟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哺乳动物器官中各种基因以大约24个小时为周期振动,使哺乳动物体内形成约24个小时的生物钟节律。人类和实验鼠在进化过程中都保留了控制早晨、白天和夜晚3种生物钟基因表达的DNA序列,分别被称为“早晨序列”、“白天序列”和“夜晚序列”。
日本理化研究所上田泰己领导的研究小组和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13日在《自然·遗传学》网络版发表新闻公报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人为随机改变16个生物钟基因中负责活跃“早晨序列”的“Bmal1”基因和“Clock”基因,并为两个基因各培育出了6000个变异基因。
接着,他们筛选出能使“早晨序列”一直处于“打开”状态的变异基因,然后将其搭配成各种组合植入培养细胞。结果发现,在早晨发挥作用的生物钟基因的“开”和“关”处于失灵状态的话,在白天和夜晚发挥作用的生物钟基因也会受到影响,导致细胞的周期性生物钟节律紊乱。
生物钟影响着动物的睡眠、血压、体温以及激素分泌等生理机能,解开其中奥秘将有助于人类按照体内节律选择最佳给药时间,改善对失眠和其他与体内周期性节律障碍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