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纳米物质对身体的作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目前多数细胞毒性的研究仅限于被肺吸收的纳米颗粒的作用上。现在,德国的两个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在显微镜下把水溶液中胶质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目前,许多力量都投在了制造新的纳米级材料上,希望应用于将来的临床诊断和 治疗。”一个研究人员说,“但在把像镉等新型纳米颗粒应用于人体之前,必须评估它们潜在的毒性。”
研究人员检测了荧光镉硒纳米颗粒和荧光镉硒/锌硫纳米颗粒的毒性。颗粒或者涂一层巯基丙酸包埋于二氧化硅壳中,或者用两性多聚体层环绕。科学家把颗粒加入不同的细胞系中。使用特殊的显微镜观察细胞对荧光纳米颗粒的摄取。纳米颗粒被细胞以非特异的方式摄取,这样颗粒中经常含有的有毒物质在颗粒被腐蚀后就有可能在细胞内释放。研究人员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减少这种毒性:用惰性物质包埋颗粒,减慢颗粒腐蚀。或用能减少细胞摄取的分子来包埋颗粒,使有毒物质在细胞外释放。需要说明的是,像金这样的惰性物质,因为可以大量的依附于细胞表面,也会造成细胞毒性。
研究人员还观测了细胞的黏附能力,以了解摄入颗粒对细胞行为的影响。当细胞中毒后,其黏附能力必然受到影响。本次实验使用了自动化的黏附分析方法,得到的是定量数据。研究者认为纳米颗粒临床应用之前都应该进行这种定量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