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过去认为,引发疯牛病的变异普里昂蛋白只分布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中。但瑞士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感染引发的免疫反应可能将大量变异普里昂带到全身,侵袭多种器官。
变异普里昂蛋白可引发严重破坏大脑组织的海绵状脑病,如疯牛病、羊瘙痒病和人类新型克雅氏症。此前一般只在被感染者的脑、脊髓、脾脏等组织中发现这种物质。基于这种认识,一些国家禁止将动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组织用于人类食品,但认为其他部位如肌肉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病理学家阿古兹领导的研究小组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他们曾于2003年首次发现,在死于新型克雅氏症的患者肌肉组织中,存在少量变异普里昂蛋白。
该小组在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报告说,他们使患有海绵状脑病的实验鼠产生普通的炎症反应,即机体受到损伤和感染疾病时的免疫反应。结果,实验鼠胰腺、肝和肾中出现了大量变异普里昂蛋白,水平与病鼠脾脏内的变异普里昂含量相当。
这一发现表明,变异普里昂蛋白有可能会侵入牛、羊等牲口的更多器官。但阿古兹等专家认为,没必要为此惊慌,目前的疯牛病检查措施足以把人类感染疯牛病的风险降至最低。此外,变异普里昂蛋白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原本就很低,慢性细菌或病毒感染与变异普里昂蛋白感染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就更小。
尽管如此,阿古兹也指出,有必要调整现有的检查措施,将任何病牛、病羊都排除在人类食物链之外。他计划下一步以羊为研究对象重复上述实验。
虽然“疯牛病”颇有点令人谈牛色变,但人们仍在食用牛肉。而人们之所以未禁食牛肉的原因是基于这样一种安全假设———只要食用远离牛脑部、脊骨和免疫系统的牛产品,便可以避免患“疯牛病”。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在特定情况下,牛的免疫系统能够帮助疯牛病的致病蛋白———普列昂向身体各部分转移,因此食用病牛肉未必会免受其害。
据1月20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介绍,由瑞士苏黎士大学医院病理学家安居诺·阿古兹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发现,如果患有疯牛病的牛在遭到其他疾病的感染时,其免疫反应能将大量的普列昂蛋白传送到体内各种器官,因而过去的安全假说是错误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政府在发现疯牛病10年后正式宣布,导致疯牛病的普列昂蛋白如果进入人类食物链,可能引起人类出现类似疯牛病症状的新型克-雅氏病。随即,英国开始大批宰杀出现过病牛的牛群以控制疯牛病蔓延。虽然当时因新型克-雅氏病而死亡的人为数不多,但人们并不知道该病的潜伏期究竟有多长。鉴于消费者对疯牛病的关心,从安全角度出发,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规定不得食用牛脊骨、牛脑和免疫系统器官(如脾脏)。
2003年,阿古兹和同事在因患新型克-雅氏病而亡的病人肌肉组织中发现了少量的普列昂蛋白,这表明牛肉中也许存在着少量的致病蛋白。为验证自己的推测,阿古兹他们开始这方面的研究。然而,直到最近他们才在实验鼠的身上获得了满意的答案。
在实验中,阿古兹他们诱导患有疯牛病的实验鼠体内产生一种炎症反应。通常,这种免疫反应因身体受伤和生病(如划破、感冒和I型糖尿病)而出现。实验鼠出现免疫反应的结果是其胰腺、肾脏和肝脏发现了大量的普列昂蛋白。
研究人员表示,动物体内出现其他感染时,普列昂蛋白将不再局限于它们通常出现的部位。他们相信,同炎症反应相关的细胞不知何故帮助普列昂蛋白复制,并将它们扩散到免疫反应针对的身体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