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杨波(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代小江(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庞义(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275)
钟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
苏德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研究室,上海,200433)
摘 要: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AcMNPV)感染可诱导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离体细胞Sl-zsu-1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 通过细胞松弛素(cytochalasin D)和NH4Cl的抑制实验, 分别排除病毒粒子结合细胞受体蛋白, 和病毒在核内体运输过程启动细胞凋亡信号发生的可能性. RT-PCR实验证实, 病毒基因组进入了细胞核, 极早期基因ie-1开始了转录; 而DNA聚合酶抑制剂(芽栖菌素)的存在对病毒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度与进程均没有明显的影响. 这说明细胞凋亡的信号是先于病毒晚期复制事件启动的. 单独转染AcMNPV极早期基因ie-1可诱导斜纹夜蛾离体细胞系Sl-zsu-1细胞发生部分凋亡, 转染24 h后出现凋亡小体, 48 h达到高峰. 提取转染细胞的总DNA电泳, 可检测到典型的DNA梯形条带(DNA ladder). 另外, AcMNPV 的ie-1基因温度敏感突变株tsB821在非受纳温度感染细胞时, 细胞不发生凋亡. 这些结果暗示, 在AcMNPV感染诱导的Sl-zsu-1细胞凋亡中, ie-1基因是一个凋亡信号的直接或间接诱导因子.
关键词:Spodoptera litura; AcMNPV; ie-1基因; 细胞凋亡
请看全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