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一基因是导致尼古丁上瘾的关键,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有望帮助数百万烟民戒掉有害身体健康的坏习惯。
目前,全球每年有400多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病因上。而烟中的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远不止只对肺有损害。亚太群组协作研究组织(APCSC)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在我国,吸烟是引起致命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二十年之后我国将面临因吸烟而引发的死亡高峰。
美国加州有研究人员不仅查明了与烟瘾息息相关的基因分子,还培育了一种改基因老鼠,以方便用于对其它基因是否与烟瘾相关的研究。该研究组从培育老鼠开始,使它们具有这一对尼古丁特别敏感的单一基因。这些改基因老鼠被关在尼古丁最少――浓度只相当于一个普通烟民血液中尼古丁浓度的1/50的环境下。一旦上瘾了,它们就会表现出对尼古丁有依赖感,如同烟民对烟的那种喜欢劲。此报告刊登在本周五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报告中写道,其依赖行为的表现包括上瘾反应、耐受性和敏感度增强,这在低尼古丁剂量时尤为明显。
对于人类,当吸收少量令人兴奋的多巴胺时,上瘾反应就来了。多巴胺是由尼古丁释放的一种能平静大脑的化学物质。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导致抽烟越来越多。敏感度增加意味着没有尼古丁的摄入将倍感难受,此报告的10名作者之一、加州技术学会的生物教授Henry Lester表示。
对于老鼠,研究人员看到的上瘾反应是老鼠挑选尼古丁的样本数超过了食盐的样本数,它们体温的变化就是其耐受性变化的表现,而四处乱窜的老鼠就说明它们对尼古丁缺乏的敏感度在加大。
其它研究人员对此研究表示赞同。此发现不仅为如何依赖尼古丁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还解决有关烟瘾基因上的根本问题,同组研究人员表示。如果在老鼠身上的此发现对人也有效,这就为戒烟新药的开发指出了新的目标。
当神经细胞接受器专门用于接受化学物质乙酰胆碱时,尼古丁就会停泊在神经细胞中,我们就会依赖尼古丁。一旦尼古丁充斥其中,多巴胺就会被释放出来。可要弄清楚尼古丁停泊的确切位置可不容易,还有待更多的研究。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美国研究人员本周四发布新的研究成果,基因变异的老鼠对尼古丁极其敏感。这一现象将帮助科学家明确人类染上烟瘾的具体原因,解开吸烟上瘾之迷。
在本周五发表的《科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补充道,研究变种老鼠的这一行为有助于医学家开发新的戒烟药物。
科罗拉多大学的安德鲁·泰帕以及加利福尼亚科技学院的亨利·莱斯特正在领导着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相关实验。他们强调:“尼古丁上瘾是导致世界上可预防性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地球上有大约九亿四千万例死亡与吸烟有关。”
科学家相信一种被称为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物质种类与吸烟上瘾有直接关联。莱斯特和他的同事们利用这种受体的“阿尔法4”部分成功培育出一类变种老鼠,并惊奇发现这些老鼠对尼古丁极其敏感。
脑细胞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一种神经传递素或信息载体的化学成分在被称之为神经键的神经元细胞间空隙里传动进行的。乙酰胆碱正是该类神经传递素的一种,它能够激活某些脑细胞使其释放出另一种神经传递素-多巴胺。而多巴胺与人类产生愉快感觉是息息相关的。一旦激活其它细胞的行为完成,乙酰胆碱就会立即被一种称为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酶分解。尼古丁拥有类似乙酰胆碱激活细胞释放多巴胺的特性,但是它却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掉。
莱斯特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正是因为尼古丁有如此特性,才使它能够在神经键持续存在数分钟而不是数毫秒。它的存在使得神经元细胞兴奋较长一段时间,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引起人类快感。大多数科学家相信这一现象正是尼古丁能够上瘾的主要原因。”
“如果科学家能够找到阻止尼古丁进入脑细胞的办法,治疗烟瘾将会成为可能。然而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在完全掌握如何治疗烟瘾之前,我们不得不将研究分成若干单独步骤来进行验证。但我个人相信尼古丁瘾患将会是人类解决第一种瘾患,因为我们已经拥有了如此多的材料、手段来研究它。”
美国研究人员今天说,转基因老鼠对尼古丁特别敏感,这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彻底弄清楚人们为何嗜烟成瘾。
路透社报道,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烟碱型乙酰胆碱感受器与吸烟上瘾有直接关系。
脑细胞利用一种神经传递素即携带信息的化学物质进行交流沟通,这种物质可以跃过神经细胞之间的神经键。
乙酰胆碱这种神经传递素能够激活某些细胞释放出多巴胺,而多巴胺与快乐愉悦的情绪有关联。
一旦完成任务,乙酰胆碱就会被一种称为乙酰胆碱酯酶的酶迅速分解。但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并不会被乙酰胆碱酯酶分解。
参与这项研究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亨利·莱斯特在一项声明中说:“因此它将在神经键中停留几分钟,而不是几毫秒,并激活后面的神经元,使之迅速兴奋起来,持续很长时间,然后释放出大量多巴胺。”
“多数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尼古丁为何让人吸食上瘾的关键所在。”
如果能够找到阻止尼古丁进入脑细胞的办法,烟瘾就可能得到治愈。
莱斯特说:“这是一条很复杂的途径,在完全搞清楚前,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过我个人认为烟瘾问题将被首先攻克,因为我们有很多办法去研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