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戏称为“胡桃钳人”的原始人类是人类的远古近亲,因其强大的颚部和巨大的牙齿而得名。科学家表示他们可能更喜欢吃草。这种原始人类属鲍氏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100万年前曾与人类的直系祖先共同生活在非洲大陆。
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波尔得分校的马特·斯波海默教授指出,科学家长久以来一直认为鲍氏傍人喜食坚果、籽和硬果,原因就在于他们长有强大的颚部肌肉和巨大的臼齿。在人类学记录中,这种原始人类的臼齿个头和扁平度是所有已知原始人类中最大的。根据最近几年有关“胡桃钳人”牙齿磨损痕迹的研究发现,这种原始人类可能更喜欢吃软果和草。
在进行一项新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对牙齿化石中的碳同位素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以及新发现的证据显示,粗壮的颚部以及巨大的扁平牙齿结构帮助“胡桃钳人”一次碾碎和吞咽大量绿草或者莎草。斯波海默表示:“坦白讲,我们并未想到会发现人类族谱中的一个远支会拥有与牛类似的特征。我们非常幸运,过去几年多个研究小组的工作已开始挑战有关早期人类饮食结构的主流观点。如果20年前在科学会议上公布我们的发现,我们一定会遭人嘲笑。”
为了进行此项新研究,研究人员清除了22颗“胡桃钳人”牙齿上的少量珐琅质。这些牙齿化石是在肯尼亚中部和北部发现的,每一颗都含有咀嚼食物时吸收的碳同位素。在热带环境下,所有的树木和灌木丛——包括果实和叶子在内——利用所谓的C3光合作用路径,将光转换成能量,大草原上的草和一些莎草则利用C4光合作用路径,将光转换成能量。
斯波海默表示,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胡桃钳人”更青睐于C4草和莎草,而不是C3树和灌木丛。在至少50万年时间里,草和莎草在“胡桃钳人”饮食结构中的比重平均达到77%左右。此外,研究小组同样对傍人牙齿中的碳同位素与生活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食草哺乳动物牙齿中的碳同位素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古斑马、古河马、古疣猪和古猪。比较结果显示,这些哺乳动物主要以C4草为食,与“胡桃钳人”相同。
傍人是人类近亲中的一支,被称之为“南方古猿”,其中包括著名的埃塞俄比亚“露西”,生活在300万年前。一些人认为“露西”是现代人的祖先。大约250万年前,南方古猿分离出人属,人属又进化成现代智人和傍人,后者最终走向灭绝。斯波海默指出:“我们得出的一个重大发现是,这种原始人类的饮食结构不同于当前所有猿类,他们当时所处的生存环境与现在的猿类截然不同。了解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和饮食结构有助于我们揭示一些早期原始人类为何未能留下后代。”
第一个“胡桃钳人”头骨化石是1959年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发现者为研究论文合著者玛弗·里奇的姻亲玛丽·里奇和路易斯·里奇。研究论文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原文出处: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 10.1073/pnas.1104627108
Diet of Paranthropus boisei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of East Africa
Cerling, Thure E.; Mbua, Emma; Kirera, Francis M.; Manthi, Fredrick Kyalo; Grine, Frederick E.; Leakey, Meave G.; Sponheimer, Matt; Uno, Kevin T.
The East African hominin Paranthropus boisei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uite of craniodental features that have been widely interpreted as adaptations to a diet that consistedof hard objects that required powerful peak masticatory loads. These morphological adaptations represent the culmination ofan evolutionary trend that began in earlier taxa such as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and presumably facilitated utilization of open habitats in the Plio-Pleistocene. Here, we use stable isotopes to show thatP. boisei had a diet that was dominated by C4 biomass such as grasses or sedges. Its diet included more C4 biomass than any other hominin studied to date, including its congener Paranthropus robustus from South Africa. These results, coupled with recent evidence from dental microwear, may indicate that the remarkable craniodentalmorphology of this taxon represents an adaptation for processing large quantities of low-quality vegetation rather than hardobje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