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剑桥大学的考古学家最新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黍稷类作物很可能是最早在中国培育种植,然后逐渐传播到西方的。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考古证据还显示,农业耕作的概念,过去一直以为是西方自己的发明,可能也是从亚洲传播到西方的。从野地里采集食物到耕种农作物生产粮食,是人类生态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
史前史学家曾一直认为,这场变革是在12000至7000年前,从近东的两河流域(Fertile Crescent)开始的。那里早期的人类社区开始培育所谓的“基础作物”,比如小麦和大麦。
而证据显示,中国人自己独立地完成了稻谷类作物,比如大米和小米的驯化培育,没有受到任何来自西方的影响。
剑桥大学的马丁·琼斯(Martin Jones)教授和研究伙伴刘歆益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最近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提供了稷类作物从东向西传播的证据。
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Neolithic)的农耕遗址上发现的碳化的谷粒表明,早在8000年前当地就种植小米了。在随后的一千年间,小米开始出现在欧洲。在此期间,从黑海西岸到东欧和中欧的20多个不同地点,都发现了小米的遗迹。
它证明,稷类作物首先在中国培育出来,逐渐西传。它比同一时期中国的另一个主要作物,稻米的传播更广。更重要的是,它比小麦和大麦从两河流域向东传播早了2000年。
琼斯教授说:“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农作物传到欧洲要比两河流域的任何作物传到中国要早的多。欧洲的农业耕作并不是由此而启动,但它显示,农业耕作的知识是东西双向交流的。”
琼斯教授认为,总体上说,对植物的驯化培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渐变与巨变交织。在这个过程中,导致史前农业革命的知识和技术的交流,是东西方双向的。(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荐原始出处:
Science 8 May 2009:DOI: 10.1126/science.1172082
Origins of Agriculture in East Asia
Martin K. Jones and Xinyi Liu
Some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crops, including rice and soybean, originate from eastern Asia. This region is also the original home of several minor crops, such as buckwheat and certain types of millet. In their search for the earliest farms, archaeologists have been drawn to China's two major river valleys: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north and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south. Grains of broomcorn and foxtail millet have been found in Neolithic farmsteads in the Yellow River region (1, 2), and sites in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have yielded the world's earliest evidence of harvested rice grains (3).
McDonald Institute of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Cambridge CB2 3ER,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