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获2001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立项
日前,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1年度项目立项的通知》,决定批准18个项目立项。由苏纪兰、陈宜瑜、齐雨藻、邹景忠、周名江教授联合提出的项目建议书:“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推荐,列入了2001年度《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是这次2001年度国家批准的“973”18个项目立项之一,也是这次批准的唯一一项涉及海洋科学的项目。
此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周名江研究员和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朱明远研究员,承担单位联合了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和大学的国内赤潮研究方面的主要优势单位。
有害赤潮肆虐于我国和世界各国沿海,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和生态灾害,有害赤潮已成为制约我国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有害赤潮生态学和海洋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当今海洋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国际前沿领域。
“我国近海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项目,选择环境复杂多变、富营养化严重、特大规模赤潮频发的东海典型赤潮高发区为主要研究海域,以渤海、广东沿海赤潮高发区为对比研究海域,围绕赤潮生物的多样性、地理分布、生活史及其生态竞争策略,赤潮与营养物质的关系、赤潮生消关键物理海洋学过程,赤潮的数值模拟与预测,赤潮的危害及防治机理展开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力求在重要赤潮种的遗传特征和生态关系策略,近海大规模赤潮爆发机制、赤潮生物--光学遥感监测原理和数值预测,以及赤潮危害机理和生态调控原理方面有所突破,为我国“预防、控制和治理赤潮”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