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33年:Hooker首次进行实验动物心脏复苏,通过密切观察心脏跳动状况,来总结和判断
病人的危重抢救效果。
2. 1943年:Claude Beek首次在手术室内实施电除颤,开始ECG的监测和临床应用。
3. 1952年:Zoll首次推出心脏起搏术,通过对心脏功能未完全恢复的病人进行起搏、监护,
使病人得以康复;
4. 1956年:体外除颤仪问世,提高了危重病人抢救的存活率;
5. 1960年:Kauwenhoven报道胸外心脏按摩有效,心脏复苏技术日渐成熟;
6. 1960s:持续床边ECG监测,能够适时不断地监护病人的ECG状况,使得心脏病人及危重病人得以密切和连续的观察,同时帮助医务人员能对病人 的心电情况做出连续的分析和判断;
7. 1970s:Swan-Ganz肺动脉漂浮导管的出现及临床应用,将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压、心排量等)引入临床,监测功能更加多,医务人员获取的客 观监测信息更加丰富,从而大大促
医疗水平和科研;
8. 1970s:临床开始应用持续无创血压监测技术;
爱宝网 :
http://www.aibaoyl.cn
爱宝医疗网:
http://www.aibaoyl.cn
医疗器械:
http://aibaoyl119.aibaoyl.com/
心电图机:
http://aibaoyl5.aibaoyl.com/ qt
电话:021 66187008 66187055 13611754174 13681661622

爱宝医疗网:

医疗器械:

心电图机:

电话:021 66187008 66187055 13611754174 1368166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