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发展沿革
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发展时间不长,时间只有20年左右,90年代的骨科医械市场基本属于买方市场,骨科医生很多都在找厂家,求厂家做一些适合的产品,90年代开始逐渐有外资进入,同时也诞生了一批本土民族企业。骨科主要是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其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在以上三种治疗方法中更加偏重于手术治疗,占比最大。医疗器械按照物理架构可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的两种方式,植入体内的称之为内固定主要包括关节、接骨板、螺钉等等,外固定是在体外的一种固定方式,主要包括外固定架,夹板、绷带、石膏等,两种方式相比主要以内固定为主,两种方式都是为了固定骨折断端促进骨痂形成尽快痊愈。
二、骨科概念及其学术分类
从治疗的角度划分,骨科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创伤类、脊柱类、关节类、足踝类。创伤类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基础的,其次有脊柱类、关节类,现在出来一个新兴的足踝科,现在在一些大型的医院分类更细,有些甚至将脊柱类还细分为颈椎、腰椎等。
首先是创伤类,创伤类又分为小儿创伤、成年人创伤类,创伤类常用的器械主要包括骨钉、外固定架等等,创伤类的内固定方法还可细分为外固定和髓内固定,外固定主要包括钢板、螺钉,髓内固定主要用于干骨骨折中的一些髓内针(钉),髓内、髓外固定很多病症是相通的,很多适应症使用两种方式都可以治疗,可以根据手术者的喜好程度和手法来选择;
其次是脊柱类,脊柱类从临床上又可以分为创伤以及退行性病变,创伤主要是外力比如车祸或高空坠落造成的骨折,退行性病变主要是指日常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还包括一些先天畸形、肿瘤,脊柱内固定又包括螺钉和颈前钢板,还有一些做微创椎体成形的产品;
最后是关节类,主要是围绕人体软组织和韧带组成的结缔组织,最大的关节主要是髋关节和膝关节,其他的如肘关节手术量较小,髋和膝关节占主要;
此外,还有足踝类,它是最近几年的新兴的学科,之前是手足外科,现在单独列出来成为足踝科,这几年借助于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的开发,有一些新产品面世,之前足踝科的医生没有很多产品可供使用,基本就是克氏针然后再打螺钉,创伤主要是一些外力受伤,矫形主要是退行性病变的一些问题,之前不太受关注,但现在病人量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