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根据纲要,到2030年,北京市基层诊疗人次将占全市总诊疗人次比例不低于65%,每万名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要达到5人。同时,成人吸烟率下降至17%以内。
人均期望寿命将超83.4岁
昨日,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纲要包括28项,涉及全市40余个部门。纲要重点工作领域分别为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包括重点开展五大健康促进行动,即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普及行动、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无烟环境推进行动和重大疾病防控行动。同时,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协同发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务、无烟环境推进行动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点工作。
到2030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将超过8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达到3.0%。以内、4.0%。以内和8/10万以内,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本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5.8人。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低于18%。本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
学生视力不良控制六成以内
到202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40%以上,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8.5克和33克以内。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5%以上,人均每日食盐、食用油摄入量持续下降。
在学生身体健康方面,要保障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人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到202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60%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21%以内。到203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控制在58%以内,肥胖检出率控制在19%以内。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25%以上。此外,全市市民体质达标率要超过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