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7日及8月14日,14届122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及市委十届第34次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布局规划》)(穗府14届122次[2014]25号、十届[2014]34号)。
《布局规划》以每千名户籍老年人40床位为目标,以临近医疗卫生设施、结合公共交通设施、临近公园绿地等为原则,共规划53处选址,其中片区级养老机构7处,区级8处,街道级38处,规划期末(2020)共可提供8.26万床位(规划5.1万床,现状3.16万床)。床位设置标准上,片区级按每床建筑面积40平方米,区级和街道级按35平方米控制。规划后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床位55.6张。
市委常委会及市政府常务会要求由市民政局负责,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三旧”改造办和各区(县级市)政府配合,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有关养老服务机构落地。
其中,在建养老机构地块7处,共落实7607张床位;近期(2014-2016)建设养老机构选址用地19处,其中有11处在此次规委会上提交审议,10个获审议通过,计划2015年开始建设,共可落实近2万床位。
提交审议的选址从区域分布看,番禺区选址建设4个养老机构,最多;紧随其后是海珠区2个、荔湾区1个、天河区1个、黄埔区2个、花都区1个;从规模看,规模最大的是萝岗的谷丰园地块和花都的养老机构地块,都将建设超过4000张床位的大型养老院。
其余地块待民政部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后,计划分别于2015年、2016年分期提交市规委会审议,2017年开始建设,全面落实《布局规划》的要求。
比原规划多提供8690张床位据了解,本轮养老机构的建设按照“五临近一远离”的标准进行——临近医疗卫生设施、公共交通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和公园绿地、大型居住区,远离邻避设施。具体是:距离大中型医疗卫生设施不超过3000米,小型医疗卫生设施不超过500米,方便老年人就近医疗、康复等;距离重要公共交通设施不超过500米,便于老年人出行和子女探视;与公园绿地、健身设施的距离尽量不超过500米;临近生活配套设施;临近大型居住区,便于融入社区生活;远离加油站、消防站等邻避设施。
此次规划修改前,这11个养老机构共可提供床位11418张,修改后共可提供20108床,增加8690床,即增加了近八成床位。规划方案建议,广州市民政局组织编制养老机构规划建设指引,落实无障碍、节能减排等措施,指导下一步养老机构设计及建设。
在交通影响分析方面,评估认为除海珠区松鹤地块对周边交通有一定影响,需加强对交通秩序的管理外,其他地块项目开发对周边的交通影响较小。建议由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将养老院地块周边市政道路及公交设施、线路纳入年度实施计划,以保障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出行使用。
在环境影响分析方面,评估认为番禺区蚬涌地块位于水源二级保护区,规划建议该地块与水源保护区协调后实施建设,其他地块通过环境减缓措施后,规划实施具有环境可行性。规划拟建项目建设实施时还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编制相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或报告表。最终该地块成为11个选址中唯一一个没有通过审议的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