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专家人士介绍,医疗器械科成立已经有二十五年了,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浅薄认识,传统意义上的医疗器械设备采供和维修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技工作的需要,跟不上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及家属的法制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10年7月1日起已经正式颁布实施。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拓宽工作范围,积极开展对医疗设备使用安全性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努力减少因医疗器械设备故障和缺陷导致的“不良事件”。由于认识的原因以及人手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等客观现实,这项工作开展较困难,特别对于中小型医院来说,尤为突出。但我们必须先要建立这种认识,在尚不具备安全性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能力的情况下,首先严把质量关,添置医疗器械设备一定要严格审查相关证件的合法性、有效性;还要积极配合当地质量监督部门做好强检医疗器械设备的定期检定工作、压力容器的定期检定工作等等,并做好详细记录,保管好检定档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尖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而组成医疗器械设备的电路也趋于高度的集成化。因此,医院器械科能够完全自行维修的设备也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设备必须依靠厂家工程师协助维修。临床医技科室常常会提出质疑:医疗器械科是不是没什么作用了?还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其实,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医学工程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反思,当前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究其原因,是工作思路陈旧和工作范围不宽所导致。因此,必须正视现实,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来转变职能、寻求发展。
目前在不少医院里,通常将医疗器械科划入后勤保障科室,工程师的代名词就是修理工,只能小修小弄的,没什么大作用。这正是因为医疗器械科没有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职能,没有在医院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及时拓宽思路、转变职能。其实,今后医疗器械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一个集设备维修、管理、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医技科室。因此,医学工程全体从业人员不应该怨天尤人,而要冷静地反思: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做得怎么样?值得自豪和欣慰的是,各级的医学会医学工程分会纷纷建立,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开始步入了正轨,从业人员有了自己的家。在各级地方和军队的医院,医疗器械科(临床工程科)已经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