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迅猛,市场活跃,由于发展快、空间广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医疗器械投资商的眼球,逐渐发展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但在我国医疗器械总体发展势头良好的大前提下,在医疗器械产业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不少发展问题已经陆续出现,足以引起深刻思考。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医疗器械市场背后却暗藏隐忧,与中国制药工业类似,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也存在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实际上,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进入门坎较高,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虽然数量比较多,但多数都只能在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或是为国外企业提供零配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不足1/3,产品在使用寿命和产品质量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差距。
目前中国内地超过八成高端医疗器械被外国跨国企业垄断,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在高端市场的市场占有率很低。目前绝大部分的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都会把国产设备拒之门外,外国医疗器械如美国通用、飞利浦、西门子等国外大品牌在全国大医院占有率超过70%;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企业中有7家是外资、合资企业;前50名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超过50%,进口产品已垄断了中国销售市场。面对如此广阔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尽管国内有着如此众多的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却还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医疗设备,中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而国内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也已经被国外公司瓜分。
据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医疗机构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医疗器械在地区和医疗机构之间分布很不均匀,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大医院;全国医疗机构15%的现有仪器和设备是70年代以前的产品,60%的设备是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
面对突出的发展问题,对诸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拦路虎,还是机遇?
近日,《2011中国医疗行业年度报告》蓝皮书出炉,预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将获高速增长,在此之后,科技部重点专项《医疗器械产业科技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已经完成,在广泛征求医疗器械企业意见后有望于近期出台。两份都是行业中具有相当影响力和指导性的文件,相继表明多重利好因素将促使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发展。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在会上表示,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将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提升医疗器械的数字化、智能化、高精准化和网络化,推动国产医疗器械发展,下一步还有望在医疗设备领域实现再制造。《专项规划》对高中低端医疗器械各有扶持。基层医疗涉及的重点基础装备有10类,并有望推广适合国情的质优价廉的超声彩超类设备;在高端产品领域重点解决高值耗材问题,并争取实现定价权;医疗器械服务业务将得到支持。
今后5年,中国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影像设备、检验设备以及信息化产品的需求量将暴增,“新医改大力投入基层医疗机构,今年国家将对每个县医院投资250万元,每个中医院则投资200万元。”目前中国拥有180多万个自然村、近42万个乡镇级政府。此外,新医改带动民营医院市场,又会给医疗器械市场带来商机。
随着技术进步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国际接轨步伐的加快,将促进国内装备的更新换代,扩大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同时,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迅速,而人口自然增长是促进医疗商品消费最基本的因素。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都有所提高。人们开始普遍追求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比较强的健康保健意识,对医疗器械产品也有比较大的需求。
面对突出的发展问题,我们不仅看到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对抗国外大型企业的任重道远,同时也看到了庞大的市场缺口,这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逐渐规范,并伴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出台,业内专家表示一致看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行业有望迎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