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专家人士分析,在新医改政策带来的普药扩容、新的GMP认证要求以及药品目录及招标政策变动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和推动下,目前国内医药行业正面临着集中与整合的大趋势,现有医药资源也将面临重新洗牌和整合。拥有品牌与实力的制药企业、拥有强大网络体系的流通企业、拥有研发实力的创新公司将是直接受益者。而在切入医院和医疗服务方面,与医院管理公司通过资产运营和专业管理的模式不一样,医药企业比较方便的是可以采取先和某些医院合作的方式有选择性的进入医院。主要依赖技术人员仍由医院组织安排,而医药企业则主要参与管理,双方互相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达到双赢。
医疗器械专员认为,从目前医院收入结构来看,财政补贴不足仍然造成医院过分依赖药品收入,使得医院从追求公益目标转变为追求经济目标为主,“以药养医”的局面短期变化并不明显。由于医院本身发展是需要不断地投入来支持其业务发展和对资源的有效获取,或圈地盖楼,或兼并重组,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医院需要改善硬件如新设备的引入,需要提高诊疗手段与改善就医环境等软性因素,一切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
医疗器械专家指出,从目前看来,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细分化、高端化已是毫无疑议,国内医疗服务,特别是医院运营,原本就是一块纷繁复杂的三角地,虽然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人才流动不充分、医疗保障不完善,但却具有稳定与快速的成长。
医疗器械专家强调,目前的医院投资主要以新建和收购(或原有医院的改造)两种方法为主。新建投资占用资金较多、风险相对较高;而收购的方式,则风险相对较低,医疗资源的浪费也较少,并且医护队伍也相对比较完整和稳定。医药企业通过自身对行业的熟悉,将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内控制度运用到医院运营上面,往往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特别是那些拥有相关专业药品领域特长与管理运营经验的医药企业,其本身就对于医疗产业非常熟悉,相对于其他社会资本具有先天性优势,同时,在药品或医疗器械的供给方面具有成本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