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放:
近日,一篇《专家称人体迫切想吃某种食物可能是疾病的信号》的报道吸引了众多关注眼球。报道称,经研究发现,当人体每天都对同一种食物处于迫切渴求状态下,这可能是处于休眠状态的疾病对人体发出的一种信号。
“如果非常想吃柠檬,那就说明胆囊或者肝脏出现问题了”、“如果一碗沙拉白菜成了你不可抗拒的愿望,那就说明肠道可能出现问题了”……种种举例让阅读者不禁开始回顾个人饮食状态,并疑虑重重。
疑问:
“想吃什么”真的是某种疾病的征兆吗?两者有必然的联系吗?
解答:
“结论有点不靠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多次向记者表示对该研究的质疑。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也认为该研究至多只是一个假说,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人体在患有某些疾病的时候的确会对食物有偏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比如说消化能力差就喜欢吃柔软的饭粥,消化能力强就喜欢吃筋力大的拉面和硬一点的饭。
然而,专家们纷纷表示不能够以此来证明想吃什么和疾病征兆的必然联系。
报道中指出,人体能从苹果中吸收大量的微量元素铁和抗坏血酸,而这些元素只有心脏需要,这就说明身体里胆固醇水平过高或者心脏有暂时性问题。
所以,按照该研究的逻辑,“当你想吃苹果,也许心脏有问题”。
“苹果中铁和维生素的含量非常低。”顾中一指出,该证据本身就有问题。
“想吃什么和疾病没有必然的关系。”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伟指出,“疾病可能会造成人体对食物的某种选择,但是不能以此反推想吃什么,意味着患有什么疾病。”
“这些都是不太科学的说法。”陈伟表示,人在吃的过程中如果产生愉悦感,还会再次想吃某种食物。“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射,受感官的影响非常大,和生理没什么关系。”
“人的食欲降低倒是生理的原因,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造成患者对食物的厌食。然而,厌食往往是针对所有食物,而不是针对特定的某类食物。”对于报道中将食物具体到柠檬、沙拉白菜的说法,陈伟也觉得很有问题。
记者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发现,其实关于想吃什么和疾病之间关系的报道,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早在去年年初,就有媒体发布类似报道,说研究表明,如果想吃肉类,可能是你体内缺乏氨基酸或铁等矿物质不足,要预防代谢疾病。
“这些都只是一个推断,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和科学依据,也没有类似实验去验证。”陈伟表示,很多伪科学只是把低级的说法玄妙化了而已,经受不住科学常理的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