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招商人士介绍,这次“红十字博爱康复理疗中心”是以香港艺人邝美云的名义捐的,但受捐合同却只有广东省红十字会、受赠医院及生产厂家贝达安公司签字,并没有邝美云的签字。
对此,有人表示,明星邝美云正是公司营销的噱头。这种高电位治疗仪一直想打进医院却遇到了困难,现在终于通过明星邝美云和红十字会,头顶慈善的名义成功进入医院。在这样的捐赠游戏中,明星们是不用支付任何慈善款的。
对于公众种种的质疑,广东省红十字会表示不能接受,并以书面回函的形式向本报确认,邝美云的捐赠是无偿的、无附加条件的公益行为,不存在假捐赠或者推销行为。
广东省红十字会介绍说,该公益项目由邝美云女士全权委托香港贝达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执行,“红十字博爱康复理疗中心”建立后,每个中心每年要完成免费治疗100位贫困患者的助困任务,这符合慈善捐赠的意义,于医院、于公众、于企业都有积极意义。红会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说是营销,他们看不到营销的利益在哪里。而打着慈善的旗号想获得商业上回报的企业他们经常碰到,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希望获赠单位支付一定的设备成本,遇到这种企业他们就一一将他们打发走了。
有业医疗器械内人士指出,这场本该温馨善意的“慈善捐赠”,却引得议论纷纷,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医院的确遭遇过“假慈善、真营销”的尴尬。
医疗器械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包括高电位治疗仪在内的医疗器械五花八门,各个厂家、销售代表使尽了浑身解数,目的就是打进医院,抢占市场,以便为后续销售铺平道路。而“捐赠”,就成了常用的营销手法。不少三甲医院反映,他们几乎每个月都要面对医疗企业生产商的“捐赠”营销。这样的营销多以捐赠和慈善为名,策划方案却很露骨地直指商业营销。对此三甲大医院一般都予以回绝。
有医疗器械生产领域人士表示,高电位治疗仪这类低成本、高定价的医疗器械,生产成本是很低的,流通过程中的营销成本极高,原材料成本一般达不到终端零售价的10%,工业成本不会超过终端零售价格的30%,否则无法承担层层分销和返点。如果捐赠方收取高达2万元的“运费”,是可以回收一部分工业成本,但这对捐赠企业没有实际意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看重的是进入医院的渠道以及在三甲大医院的示范作用。这些捐赠发生的费用,都可纳入企业的推广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