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璐□
记者从日前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的居民健康卡现场推进会上获悉,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批15个省份和部分大型医院开展了居民健康卡发放应用工作,探索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这项工作由原卫生部于2012年3月开始力推,希望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实现跨机构、跨地域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使卫生信息化直接服务群众。
各显其能增加发卡量
在居民健康卡推广之初,原卫生部要求居民初次领取居民健康卡免费,但由于政府财政投入有限,资金不足成为推广健康卡的最大制约因素。
为此,辽宁省卫生厅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辽宁分行分别签订协议,由银行负责发卡,帮助改造发卡和应用环境。目前,辽宁省居民健康卡在居民首次办卡时免费,费用由银行承担。
在拓展发卡渠道方面,河南省开展向无偿献血者、职业病体检者、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发卡工作,同时探索与大型企业、高等院校联合发卡,并积极推动大型医疗机构发卡。辽宁省卫生厅与该省14个市卫生部门和省管医疗机构签订了目标责任状,提出到2015年年底,实现居民健康卡发卡覆盖全省100%县(区)、居民持卡比例达到80%以上,并要求全省三甲医院年内全面推进居民健康卡的发放和应用,逐步取代自行发放的就诊卡;居民在银行柜台申领居民健康卡时,现场加载金融功能,后台传输数据到省卫生厅卡管平台注册。目前,该省累计发卡20余万张。
以用带发推动流通
居民健康卡在某个地区能不能快速广泛发放、能不能被老百姓接受和使用,主要取决于持卡能应用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享受服务范围、服务流程便利性。“一卡”只是形式,“通”才是居民持卡享受便利服务的核心内容。
江苏省连云港市居民除了持健康卡可以实现新农合报销和全市医院就诊卡功能外,凭居民健康卡住院可以实行先住院后付费,随时查询户主及家庭成员在全市就医、报销、预防保健等信息。
江苏省淮安市实现了公共卫生行业健康证管理“一卡通”,该市共有1.48万家餐饮、住宿、美容、洗浴行业经营单位及近30万名公共卫生从业人员,以健康卡加载定制的行业应用取代健康证使用,实现了卫生监督人员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的有效管理。该市还实现献血证管理“一卡通”,以健康卡加载定制的行业应用取代传统献血证,在需要输血时可快速判明献血者身份及健康状况。此外,该市连续4年开展惠民行动,为100万名老人进行10项免费体检,把体检信息存入健康卡,让健康卡里有内容。
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后台支撑
为了给居民健康卡提供实质内容和后台支撑,各试点地区纷纷全面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淮安市已经完成基础应用平台建设和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下一步将建设以区域影像为中心的区域协同医疗系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供血信息系统等公共卫生信息的数据资源共享,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医疗服务的综合业务应用,实现基于居民健康卡的医疗服务“一卡通”。
目前,辽宁省正在利用国家和地方投入的2.48亿元,同步建设省级综合卫生服务平台以及基层医疗卫生系统、新农合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等业务系统。其中,省级综合卫生服务平台完成了持卡居民的信息注册,诊疗信息的汇总、分发,健康档案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的调阅;新农合系统、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妇幼保健系统可通过平台的存储与索引,完成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数据的汇总,对居民的健康管理以及辅助诊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