氩离子束凝固术,俗称氩气刀,是近年来国外研发的一种最新的电凝技术。这种技术是借助一根近1米长的柔软的内镜器械,沿着口腔生理腔道,放置到病灶处,用电离的氩气将高频电流输送到靶组织,利用热效应致使肿瘤组织失活、干燥和坏死,从而达到解决气管、支气管及肺脏疾病的目的。
氩气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局麻下经可弯性支气管镜的氩气刀技术,一般用于轻度出血、轻度良性或恶性支气管内病变导致的狭窄、早期支气管肺癌等疾病的治疗,它要求患者有足够的呼吸储备,并能够很好地配合。另一种是全麻下经硬性支气管镜的氩气刀技术,主要适应症包括增生型气道狭窄与肉芽增生阻塞、重度瘢痕性狭窄、活检后严重出血、或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的良、恶性主气道疾病。
在国外,该技术刚开始主要用于消化内镜的腔内介入治疗,随着该项技术安全性优势显现以后,其在支气管镜的腔内介入治疗逐年增多,并在德国已成为主流技术。近些年这项技术被引入国内,随着我们对该项技术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了解,因此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也将越来越多。
氩气刀属于非接触性使用,它在治疗腔内病变方面比其他几种技术更具有显著优点:装置轻便,操作安全;氩气电弧均匀、细密,治疗中没有腐蚀性灼伤,不会发生探头粘连,对神经和肌肉不产生刺激作用,对各种材料的气管支架均无破坏作用;操作中烟雾较少,视野良好,凝固深度一般为0.5~3.0mm,不易发生穿孔,还可大面积迅速止血;术时短(一般在一个小时左右),费用低,术后一两天即可出院;同时还可连接机械通气,或与大型可视钳子结合使用,能快速切除病变组织,治疗效果明显,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这项技术的使用,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氩气刀电极要指向活组织进行烧灼,不要烧灼已凝结的坏死组织;
二、使用功率不要过大,吸入氧浓度不能大于40%;
三、要随时注意控制烧灼深度,以避免损伤气管壁;
四、氩气刀电极要始终控制在视野之内,在未看清楚解剖结构时,不能进行烧灼;
五、对病灶应采用电极短促并多次重复的烧灼方法,禁忌对病灶进行长时间烧灼;
六、在手术24~48小时以后,需要再次行支气管镜术检查,以清楚残余或坏死的肉芽及纤维组织,使创面快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