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不具备抢救价值”而被国内诸多肝病专家婉拒治疗后,一个濒临死亡的安徽老人在河南使用呼吸机获得重生机会。长达10个小时的血滤、千里之外深夜空运肝源、国内器官移植界鲜有尝试的手术法……连日来,这个由河南医生创造的医学奇迹,持续温暖着阴雨连绵的郑州城。
9月8日下午6点多,肝源经过严格检验证明无毒、无污染、无辐射后,顺利在东北登机。
肝脏移植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之间的对接,它是对人体系统的改造。给一个危重老人实施“肝移植”,医院从重症ICU到护理部,再到血库等都揪紧了心。手术前,董磊拍着父亲的肩膀说:“爸,只要一上手术台,咱就有救了。”
然而,一进手术室,麻醉医生怕了。“真怕老人随时会心脏停跳。”做肝脏移植手术的麻醉师李红军,是从153医院转业到医院的金牌麻醉医生,他坦言“压力前所未有”。
“沉稳用药,院长都支持咱们。”陈国勇“抬”出院长“吓”李红军。
打过适量麻药后,病人慢慢进入“轻松”状态。李红军长出了一口气。陈国勇在董文标身上切开一个类似于“奔驰”车标的切口,坏死的肝脏一点点被他剔了出来。
9月8日晚11点,飞机靠港,肝源落地;40分钟后,即将移植的肝脏做好修复;一个小时后,一个健康肝脏被小心翼翼地放入老人的肝区。
陈国勇在手术中用的是“背驮式肝移植”法。昨天,记者致电广州一位器官移植专家得知,这种手术是将各条细血管一根根整理好,再把修复好的肝脏挂在肝区的“树干”上,“技术难度高,风险大,国内器官移植界尝试者不多。”该专家说。
“我父亲一天一个样,手术当天就睁开了眼;10日睡了一整天,监护仪显示指标正常;11日,时睡时醒;12日中秋节那天,彻底醒了;13日认人了……”昨天上午,董磊告诉记者,“医生说,过两天我父亲就会下地,20天以后就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