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至20日,应甘肃副省长杨志明邀请,由天津医药集团、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中新药业集团组成的天津医药考察团来甘肃考察,并与甘肃医药企业签订了6项合作协议。这是继今年6月甘肃中藏药考察团赴天津考察以来,甘肃天津两省市在医药经济领域又一次成功的合作。
甘肃是中药材资源大省,药材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其中驰名中外的当归、红(黄)芪、大黄、党参、甘草五大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礼县大黄和渭源党参取得了中国农学会原产地保护。我省虽然在中药材资源、中藏药加工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工业总量低、企业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研发力量分散、资源转化率不高,医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为此,作为负责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品种准入的政府职能部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足监管职能,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振兴甘肃中藏药计划”的建议。该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苏荣书记批示,“在我省,中药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也是有希望的产业,应下力量作大。”陆浩省长指示,“十一五”要把药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育,要及早做好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制药业的发展。
为推动该计划的实施,今年6月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动与天津医药界联系,并组织省内十余家有代表性医药企业组成振兴甘肃中藏药考察团,由杨志明副省长亲自率队赴天津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考察期间,考察团参观了天津天士力集团、天津药物研究院、天津中新药业集团、中美史克天津制药公司等知名企业,并与参观单位进行了座谈和学术交流。5天的考察学习,使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中藏药发展的观念与理念上有了新的认识,在强烈感受到我省中药产业与天津的差距的同时,也认识到我省中藏药资源方面的优势,增强了振兴甘肃药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此次,应杨省长邀请,天津医药考察团来甘肃考察,是落实6月份甘肃振兴中藏药考察团赴津考察所议合作事宜,并寻求在资源、市场、人才、产业化等方面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
天津医药考察团在甘肃考察期间,先后参观了佛慈、奇正、兰药、和盛堂、众友、大得利、甘帝等药品生产企业,深入岷县考察当地中药材基地种植情况,与甘肃医药企业进行座谈及学术交流,并进行有关项目的洽谈。
8月15日,杨志明副省长会见了天津医药考察团,并出席天津和甘肃两地医药企业项目合作签约仪式。杨志明副省长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甘肃天津两省市药业合作,以甘肃丰富的中药资源联合天津先进的中药材加工技术,共同建设西北中藏药基地。他指出,甘肃是中国中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是充满创业潜力和获利投资成功的地方,是国家开发西部的重点区域,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很大。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也是我国中成药加工基地之一,在发展医药产业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两地在医药产业方面的互补性很强。他希望通过两地医药企业的相互考察交流,合作开发甘肃的中藏药资源,加快建设西北中藏药基地;合作参与甘肃医药企业的改革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甘肃医药产业;合作开发甘肃具有潜力的人力资源,提升甘肃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经多方考察、商谈,当天,天津中新药业集团、天津药物研究所分别与甘肃岷县当归基地、兰州大得利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兰州凯博生物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兰州佛慈集团、兰药药业集团、甘肃奇正藏药有限公司签订了6项合作协议,迈出了双方合作的第一步。
此次天津医药考察团来甘肃考察,使两地企业找到了更多的契合点,进一步加深了两地医药企业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两地药品研发等方面的技术合作,双方通过优势互补,在中医药领域合作中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