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出现了一个“药品供销联盟”,其 “3000种常用药全线降价”的旗号,以及北京丰诚医药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广州白云山、天力士药业、贵州神奇等全国近20家知名药品生产企业加盟的阵容,引来业界不少人士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三九医药、白云山、天力士等均为药品类上市公司,专业人士对此表示,目前的企业自主降价、主动联盟等行为与坊间流传已久的“发改委对医保目录产品大幅降价”不同,对公司业绩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降价联盟联手造势
据了解,该联盟由北京天天好大药房发起,北京丰诚医药有限公司、三九医药、广州白云山、贵州神奇、天力士药业、昆明滇虹药业等全国近20家知名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加盟。在联盟签字仪式上,药店、批发商和药厂共同表示,通过联盟,可以使双方共同降低采购成本,最终实现低药价。
据称,从8月25日开始,该联盟将对3000多种常用药品实行全面降价,并分时段推出500个批发价药品。其中的药品,降幅40%-90%不等,预计单此项让利一年将高达200万元以上。 目前,天天好大药房70%是从厂商直接进货,30%从一级批发商直接进货。联盟成立后,销售商将同供货商有一个全面长期的经营合作,在长期批发价的基础上再拉低5%的药价。
国泰君安分析师孙亮表示:“与发改委降价相比,虽然都是零售价格变动,但是渠道和范围还是有很大不同。发改委降价主要针对的是医院处方药,而药房能降的主要是OTC药品,所以,这种联盟即使发起3000多种药品降价规模,还是无法取代发改委的决策影响。”
他进一步分析认为,此轮降价对三九医药、白云山、天力士、同仁堂等上市公司不会有实质性影响,因为这种行为更多地理解为一种营销攻略和形象宣传。
另有专家表示,该联盟可以挤压流通环节的药价泡沫,减少不规范行为,因此,对企业不见得是坏事,但对这种联盟模式的持久性表示怀疑。
半年报药企元气恢复
据华夏证券分析师邹新进统计,截至8月18日,沪深两市共有54家医药制造类上市公司和7家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年半年报,数量已超过一半。总体来看,行业内大多数公司取得不错的业绩,2005年上半年盈利的公司有55家,而亏损的仅有6家。其中,扭亏为盈的有6家,而由盈转亏的也有4家。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的公司有33家,同比减少的公司为28家。
从子行业来看,医药制造类上市公司同比增长7.42%,增长幅度一般,而医药流通类上市公司则取得同比增长20.21%的好业绩。
“楼上的另一只靴子”
眼下,发改委的药品降价令成了“楼上的另一只靴子”。
“对于药品降价,业内最关注的还是发改委的动作,”孙亮表示,坊间流传已久的“发改委对医保目录产品大幅降价约60%”,应该是发改委几次酝酿降价中遇阻最大的一次,今年4月份就说要降,但8月仍未果,“这可能与行业协会前段时间的上书有关,也与发改委同20家医药企业一对一闭门谈话有关。”
业内认为,发改委的降价应该还是会在不久到来,估计降幅会从先前的60%减少到40%。“不过,经历这些事情后,管理部门应该意识到了,降价不是唯一方式,医院、流通领域和药品定价的体制改革同步进行才能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