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等成熟股市的比较和医药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作为中小市值成长股的代表医药股,其投资价值正在逐步凸显
目前,国内医药股整体表现与整个A股市场相比差距不大,而欧美股市生物医药板块的表现却远远超过了股市的平均水平。与美国等成熟股市上医药股的市盈率和市场表现相比较,显示我国医药股的投资价值可能被低估。随着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证券市场的日益成熟,预计医药股的投资价值将会在近年逐步显现出来。
中长期投资价值开始显现
医药行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特别是年初"两会"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大对医药卫生领域投入,相信我国医药行业的投资价值会越来越得以显现。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医疗体制的改革,包括药品的政府集中定价、药品的招投标政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强制性的GMP/GSP认证等等。这些措施的一个共同点是政府将医疗费用负担逐渐向企业转移,使得医药企业的负担逐渐加重。
尽管面临着众多不利因素,但由于现在我国医药工业占GDP的比值仅为5.5%,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10%~15%的水平,相信这种情况在今后几年会逐渐得到纠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我国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医药股潜力巨大
在欧美股市上,生物制药股的走势远远领先于大盘。美国的生物医药股随着新科技股泡沫的破裂而于2002年中期跌入最低谷,但在2003年初开始,美国生物制药股的走势一改颓势,走出了明显强于NASDAQ和道琼斯指数的独立行情。
通过对美国股市医药股的市盈率统计可以发现:其生物制药股的平均市盈率为78.9倍,远高于大盘蓝筹医药股26.7倍的平均市盈率数值。另外,美国整个医药股整体的最新平均市盈率为48.2倍,也明显超过了我国的40倍的市盈率。
目前,国内医药股与整个A股的市场表现整体平均水平非常接近。医药股的总市值占A股整体市值的4.3%,总净资产占4.1%,总股本占3.8%。医药股与整个A股市场相比:市盈率水平稍高、市净率持平、净资产收益率稍低、平均价格稍高、每股收益持平、每股净资产稍高。
国内作为中小市值成长股代表的生物医药股,近一年来的市场表现远远落后于大盘绩优蓝筹股。在2003年以前,中国医药股的走势基本是与大盘同步的,但自2003年初以后,医药股的走势却明显落后于大盘,而且差距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大盘蓝筹股的推崇。虽然亏损的医药股很少,但医药股的盘子相对比较小,而且基本面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变化(如医疗体制的改革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导致医药行业虽然仍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成长性特殊的公司却远逊色于部分高增长的重化行业,由此造成医药板块的吸引力远远落后于大盘蓝筹股。
结合与美国等成熟股市的比较和医药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作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和不受经济景气度影响的我国医药股的投资价值是被低估的。所以,医药股作为中小市值成长股的代表,其投资价值正在凸现。
两大热点值得关注
2004年医药股的投资重点应关注两个方向:一个是医药行业的重组和并购带来的投资机会,特别是部分大型国有制药企业的重组并购更值得密切关注;第二个是中药生产企业特别是特色中药类生产企业投资价值的重新挖掘。
在重组与并购机会的挖掘中,目前应该重点关注大型的国有医药生产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目前的经营业绩差强人意,政府和企业都把企业未来的发展寄托在企业的重组并购上,重组与并购已经成为这些企业必由之路。
今明两年医药行业的重组并购将会进一步深化。从国际和国内来看,医药行业的发展一直与重组并购是分不开的,同时重组并购中也蕴含着非常多的投资机会。国家对医药行业的产业政策正在促使这种重组并购如火如荼地进行。估计未来两年医药生产企业的数量将会由目前的4,000家下降至2,500家。
重组并购将大大提升医药行业的竞争力。香港和外资大财团目前都钟情于中国内地的传统中药产业,中小型医药企业的MBO势不可挡,大型国有医药企业虽动作迟缓但壁垒将会被迅速打破。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将会在大型医药企业的重组并购中挖掘。医药行业的重组并购通过管理水平的提高、资金的注入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将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也许我们会发现,医药行业重组并购的很多机会都已经从我们的眼前溜走了,这源于金融市场对新消息的反应速度过快,"反应速度在40秒内结束!!",这是美国Michael Bradley的研究结果。对美国161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重组并购消息与股价的相关性规律是:在公告发布前股价有一个缓慢漂移向上的过程,公告日股价大幅飙升,但随后的日子将会是缓慢的走低。
与西药生产相比,中药生产企业前景更为广阔。目前香港和国外的大型集团对传统中药生产企业情有独衷,因为中药企业具有优良的品牌价值,天然植物药也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国家对中药生产企业进行重点保护,并给予政策扶持。
政府的支持对中药生产企业来说,其监管环境更有利。国内制定了各种适当措施旨在保护或培育传统中药行业,例如,为了促进中药现代化,政府对技术领先的中药项目或企业给予较低的税率。此外,中药生产商的产品被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清单,并给予各种税收优惠。由于政府有意培育中药行业,使其具备全球竞争力并扩大出口销售量;故中药生产行业将会继续得到有利的政策扶持。
与西药生产企业相比,中药生产企业潜力更大,而且鉴于其成本结构相当低廉,相信中国有实力的中药生产商极可能会从韩国和日本厂商手中迅速抢得市场份额,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他们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