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预防医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自掏腰包,接种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据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预计:“中国疫苗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15%,远远高于全球10%的增长水平。”
疫苗所属的生物制品领域正是中国在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差距最小的领域。先进的技术加上广阔的市场,国内疫苗生产企业理应大有作为。然而,记者深入采访后发现,我国疫苗的高端市场基本被跨国公司所垄断,国内企业似乎并未能够从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上分得应有的利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国产疫苗小批量走出国门
技术水平基本与国际同步
在国内市场上,中国生物技术集团下属的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武汉6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基本代表了我国在生物制品领域的最高水平。其他主要生产企业还包括天坛生物、深圳康泰、华北制药等。
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国军告诉记者,自实施“863”计划以来,我国医药生物技术发展速度很快,相对其他技术来说,生物技术开发研究与国外差距较小,基本是在与国际同步发展。特别是在细胞因子和重组DNA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不仅拥有很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制品,而且有些产品已经打入国际市场。
据悉,仅中生集团就拥有23种国家一二类新药。其下属的天坛生物生产的乙肝疫苗、乙脑疫苗、破伤风疫苗、骨髓灰质炎疫苗等都有小批量出口到巴基斯坦、印尼、菲律宾等国。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狂犬病疫苗已经出口印度,甲肝疫苗出口韩国。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制造的乙脑减毒活疫苗也有较大批量出口到韩国。
今年初,中生集团的两大举动引人注目:一是在北京设立中国生物制品研发中心,成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国家队;二是启用病毒性疫苗中试实验室,该实验室从事包括SARS疫苗在内的多种疫苗的开发和中试生产。中生集团总经理王国立表示:“将逐步加大对研发中心的投入,对现有科研条件改造升级,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未来5-10年,研发中心将在建设和完善细菌性疫苗研发平台、病毒性疫苗研发平台、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和治疗性卡介苗及相关产品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加大疫苗及其他以攻为守制品的开发力度。”
市场生产VS计划消费
疫苗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
据了解,我国的疫苗消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乙肝疫苗等,主要用于儿童;另一类是扩大免疫疫苗,包括:风疹疫苗、流腮疫苗、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气管炎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可用于儿童及成人。此外还有狂犬病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用于特殊的暴露人群。
但是无论是由国家出钱的计划免疫疫苗,还是个人出钱的其他疫苗,都必须通过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进行接种。也就是说,企业的产品只有通过疾控中心,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
一位国企老总告诉记者,“一颗用好白糖、病毒、奶油等加上人工费用制作成的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国家定的采购价只有0.2元人民币,还比不上市场上的一颗糖。而在美国,同样这么一粒要价将近1美元。”由于计划免疫类疫苗的国家定价远远低于其价值,承担这项任务的国内企业其实是在亏损性生产。而在有价疫苗市场,除了企业自身的市场开发情况外,还必须依靠疾控中心对市场的把握。也就是说,只有疾控中心愿意推动这项工作,企业的疫苗才有机会卖。而疾控中心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有国家拨给的经费,因此对于有价疫苗的采购,随意性非常大,常常给企业生产造成被动。
跨国药企抢占高端市场
国产疫苗工艺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全球约有20家企业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疫苗生产商,然而疫苗市场实际上被4家跨国企业所垄断,分别是原史克必成公司(SKB)、巴斯德梅里公司(Pasteur Merieux,PMSV)、默克公司(MSD)和立达公司(Lederle)。这4家公司掌握着全球约3/4的疫苗市场。
而中国疫苗市场这块诱人“大蛋糕”早已触动了这些跨国企业的敏感嗅觉,史克必成、安万特·巴斯德、默沙东、凯龙等一些跨国药企,近期纷纷加大在中国的疫苗项目投资,以期争夺中国疫苗市场更多的份额。
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免疫接种门诊收费价格表”中,记者发现总共20种疫苗,只有6种疫苗来自于国内企业,其余14种疫苗全部来自于巴斯德、史克必成、默沙东3家跨国疫苗生产巨头。而且进口疫苗普遍价格不菲,如维尔博狂犬疫苗290元、威可檬水痘疫苗280元、成人甲肝疫苗427元。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进口疫苗普遍价格较高,因此虽然品种不多,但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不低。”据他介绍,国内高端市场基本被这些跨国公司所垄断。其主要原因是,虽然国产疫苗的科技含量并不落后,但是目前在加工工艺、包装、运输、营销等环节与洋疫苗相比确实还有一定差距。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天坛生物董事长倪道明认为,作为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注重新生物制品开发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常规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指标的改进和提高。因为这些产品的制备工艺成熟、简单、实用,而且价格也低廉,适应我国消费水平和大部分地区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他主张采用先进设备和纯化技术,除去制品中的杂质,将有效抗原和有效组份提取出来,制备纯化疫苗和组份制剂,进一步提高常规生物制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