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5日上会的6家IPO公司中,唯独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佛慈制药)未通过。“目前我们也在等待最终的反馈意见,未通过审核的原因现在不清楚。”佛慈制药上市保荐方华龙证券对外表示,无论从资产质量还是盈利前景,佛慈制药比许多已过会的公司有过之而无不及。
事实上,这家拥有80余年历史的中药国企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从准备上市至今,佛慈制药已经奋斗近17年,其间四次向上市之门发起冲击,均以失利告终。
17年上市路
1993年,佛慈制药已开始把目光瞄向方兴未艾的资本市场。
“佛慈制药方面当时已制定并提出初步改制方案。”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佛慈制药期望这一举措能使公司成功上市,为企业开通另一条融资平台,以加快企业发展,但最终却放弃了上市机会。
“当时,有两个选择摆在佛慈制药面前,一是完成股份制改制后上市,另一个则是引进外资,合资嫁接。”接近佛慈制药的知情人透露。作为出口企业,最重要的是能取得对外自主经营权,而唯有合资才可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企业换来对外自主经营权。佛慈制药当时的领导班子权衡再三,选择了后者。
1997年,兰州市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在全市工商企业中筛选出数家企业准备推荐上市,佛慈制药也名列其中,改制上市的机会再次降临。
“但终因企业规模和发行规模不够大,佛慈制药的第二次上市梦想在全省筛选中破灭。”上述知情人士回忆道。
虽然上市工作再次受挫,三年后,机遇再度垂青佛慈制药。
1999年7月1日,随着《证券法》的实施,原新股上市采用的行政审批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由企业自主申请、证券公司保荐、证监会核准的新政策。
2000年,看到新股审批制度改革带来的上市机会,佛慈制药再次开始着手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
与此同时,兰州市一家上市公司正为取得配股资格而绞尽脑汁。
“按当时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配股发行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5%的要求,而这家上市公司虽已成功上市,但资产质量堪忧。”上述知情人士坦言。于是,有关方面便试图让佛慈制药对其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一方面使该上市公司达到配股要求,另一方面也间接满足佛慈制药资产上市的目的。
“虽然佛慈制药不愿意采用这种方式间接上市,但还是接受了资产置换的条件。”该知情人士回忆称。不过,资产重组的方式也没有走到最后,佛慈制药的间接上市之路再次被中断。
这一断,就是7年。
2007年,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异常活跃,上市融资渠道为众多企业提供了发展壮大的基础。
当年7月30日,佛慈制药再次正式启动IPO工作。公司与四家中介机构组成了上市项目组,并成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其上市工作。当年年底,佛慈制药完成大规模的内部资产重组整合工作。
2008年7月,佛慈制药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提出上市申请,并获得正式受理。
但2008年下半年,我国资本市场IPO的大门由于种种因素暂闭,佛慈制药的上市之路又一次陷入停顿。
2009年6月底,佛慈制药上市申请被受理一年之后,国内IPO闸门重启,佛慈制药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
2010年3月5日,佛慈制药接受证监会发审会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