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化石能源价格走高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的影响,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再一次被提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位置上来,让整个行业的前景再度变得光明起来。如果有更多的支持政策出台,生物质能源将真正驶入加速跑道。”业内人士对此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4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长达111页的最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目录中明确提出,鼓励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柴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也成为本次目录中新增新能源板块的鼓励项目之一。
笔者近日从参与制定《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规划》(尚在征求意见中)人士处获悉,该规划已初定我国2015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300万吨。
生物质能源再次进入产业视野
在油价高企,各界为此苦苦寻觅新的能源替代途径时,生物质能源再次进入产业视野,秸秆、木屑、稻壳这样一些毫不起眼的农林废弃物已开始搅动国内新能源市场格局。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疯狂采掘,以化石能源为主的地球资源被迅速消耗,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替代性新能源。而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能源消耗量的迅速上升期,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替代性新能源的任务都已经十分紧迫。
人类开发使用生物质能源,是因为世界化石能源日益耗竭。据BP世界能源统计显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化石能源可供生产年限:石油40年;煤炭162年;天然气65年。而且,使用化石能源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1%,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75%是燃烧化石能源造成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75%,年均增长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