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中美先进生物燃料论坛”上,在中美政府的共同见证下,中粮集团(下称中粮)与美国普度大学、丹麦诺维信公司签署了纤维素乙醇发酵的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中粮还与中石化、丹麦诺维信签署了一份关于中国纤维素乙醇商业化进展的谅解备忘录。燃料乙醇再一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当太阳能已呈现产能过剩、风能发电受电网制约而难以盈利、生物质发电在亏损边缘挣扎之时,以纤维素燃料乙醇为代表的先进生物燃料的财富之门正在慢慢开启,如果其核心技术能够攻克,纤维素燃料乙醇将成为替代粮食等原料的最经济,潜力最大的生物质能源。
目前,中粮正在加大投入,进行纤维素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而且,凭借其技术沉淀和雄厚财力,中粮将最有可能率先攻克该项技术。一旦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中粮将巩固其在生物乙醇能源上的龙头地位,也必将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收益。
作为业界的领先企业,中粮已经确立了与研发企业合作开发,与下游分销企业纵向合作的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模式,强强联合带来了全新机遇。同时,美国、巴西等国际生物能源巨头等也在与中粮接触,希望能共同合作研究;国内央企也在探讨合作路径。因此,生物燃料乙醇也给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了一个投资回报率极高的投资领域,目前有先知先觉的投资机构们已经把目光锁定在这个项目上。
生物能源是未来方向当“低碳”从概念的神坛走向日常生活时,这种变身朴素的生活观念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习惯,也带动了低碳经济的真正崛起。而作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低碳技术先锋,生物质资源成为颠覆者,它既打破了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模式,也带来了低碳经济的新亮点。
而人类开发使用生物能源,是因为世界化石能源日益耗竭。BP世界能源统计认为,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化石能源可供生产年限:石油:40年;煤炭:162年;天然气:65年。而且,使用化石能源还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自1750年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了31%,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中,75%是燃烧化石能源(煤、石油)造成的,1970年代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75%,年均增长约2%。
使用化石能源是导致地球环境受严重污染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解决途径就是发展替代能源。
据了解,主要的替代能源:生物能源(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其中,清洁、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成为世界替代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专家介绍,生物质能源原料来源广泛、完全可再生,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压力,而且,在产生同样热量的前提下,与汽油相比,甘蔗燃料乙醇、谷物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减少50~60%、15~25%、70%;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40~60%。
所以,美国、巴西等国家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尤其是生物燃料乙醇。在所有的生物质资源中,燃料乙醇被视为代替和节约汽油的最佳燃料,其高效、洁净的转换技术,是全球公认的主要可再生液态能源。
据统计,2008年全球燃料乙醇的产量超过5,100万吨,并且每年仍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而在我国燃料乙醇的产量也已达到世界第三的水平。但以玉米等粮食为主要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很快遭遇了原料瓶颈;一路高涨的原油价格不仅加速了粮食价格的飞涨,也使得燃料乙醇成为全球通胀的“替罪羊”;“每加满一辆油箱容量为25加仑的SUV,能‘吃掉’一个成年人一整年的粮食。”如此惊人的统计数据,似乎使得燃料乙醇成为各方舆论口中的“道德沦丧者”。所幸,第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为燃料乙醇带来希望。
由于当年全国粮库粮食积压严重,2001年,国家五部委颁布《陈化粮处理若干规定》,确定了陈化粮的用途主要用于生产酒精、饲料等,并为此国家投资50多亿元,批准全国建立4个燃料乙醇企业:安徽丰原生化、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河南天冠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