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英国人做出了第一个转基因食品成果——番茄。可是这项研究并未在英国人自己的领土上生根发芽,却最先出现在美国,这让美国人占得先机并一发不可收拾。保守的英国人为此后悔不迭。
现今,转基因技术已在众多赞叹与批判声中过了20多个年头。自1996年开始产业化以来,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连续12年稳定增长,13年间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增长了74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主席Clive James指出,截至2008年,全球已累计种植转基因作物8亿公顷,目前已有25种国家在种植转基因作物。目前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抗除草剂和抗虫害两种类型,不过复合(多)性状品种的种植面积增加显著。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最多的国家。据统计,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的转基因品种已有43种,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当转基因技术还在“高科技福音”与“健康与环境隐患”的激辩中徘徊时,转基因食品却已走出实验室,走向了市场。
两大洲的对立
虽然转基因食品与普通食品在口感上没有多大差别,但转基因的作物有明显的优势: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毒、抗除草剂、改良品质、抗逆境生存等。但面对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人们的认识并非一致。
以美国为首的支持派和以欧洲为首的反对派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两大阵营。不久前的调查表明,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多数已接受了转基因食品,仅有2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而在欧洲,大多数人是反对转基因食品的,英国尤为明显。1998年英国一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幼鼠食用转基因的土豆后,会使内脏和免疫系统受损,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
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充满漏洞”,得出转基因土豆有害生物健康的结论完全不足为凭,但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了消费者的怀疑。79%的英国人反对试种基因改良作物,抵制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
由于转基因食品兴起的时间还不长,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以及这一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上也没有数量和数据上的定论,这两大阵营在分析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观念和方法上有很大差异。美国采取着重管理产品本身是否对环境及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的可靠科学原则,而欧盟管制的重点是用于生产制造食品的转基因技术,采取预防原则。
然而,欧盟的死防开始有所松动。欧盟部长最近呼吁要加快转基因生物审批过程——如果欧盟不改变现有的强硬转基因进口政策,尤其是丝毫不能接受转基因物质的态度,欧洲的禽畜养殖业将面临一场饲料危机。
两大阵营对抗的天平似乎开始向支持一派倾斜。
而据尼尔森调查公司去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并不担忧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在那次调查中,中国消费者中72%的被调查者对利用生物技术生产食品持赞成或中立的看法,而94%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生物技术能带来可持续性的益处,那么他们就支持利用植物生物技术而进行的食物生产。
反对,以“绿色和平”为由
相对欧盟的摇摆,绿色和平组织和致力于“公平发展”的“第三世界网络”(TWN)一直是转基因技术发展的极大反对者。
2005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在湖北省发现非法种植和买卖转基因水稻,估计最少有950~1200吨转基因大米流入市场。而此前农业部尚未颁发一例水稻转基因安全证书,也未进入商业化生产。但是,在湖北从事转基因水稻研究的华中农业大学的科学家否认他们出卖试验用转基因水稻稻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