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12日对外称,该系章晓联教授发现并克隆了IVB型伤寒杆菌菌毛基因操纵子,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摸清伤寒杆菌对人体细胞的特异性致病机制。
据介绍,伤寒杆菌主要作用人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等,但其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章晓联教授是在进行一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含有11个基因的伤寒杆菌的菌毛基因操纵子,只存在受感染的人的伤寒杆菌上,而不存在于试验鼠的伤寒杆菌上。在实验的过程中,专家们还克隆了IVB型伤寒杆菌菌毛基因操纵子。
通过对带有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伤寒杆菌与没有IVB型菌毛的伤寒杆菌菌株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前者对人的THP细胞更具有毒性和侵袭性,而两者对鼠腹腔巨嗜细胞的毒性和侵袭性没有显著性。章晓联认为,这表明带有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伤寒杆菌对人体单核细胞有致病性,而对鼠的巨嗜细胞没有致病性。
9月11日,记者从武汉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系获悉,该系女教授章晓联博士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并克隆了IVB型伤寒杆菌菌毛基因操纵子,同时也发现伤寒杆菌IVB型菌毛对人的单核细胞有致病性。
伤寒杆菌主要作用人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单核巨嗜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等,但是伤寒杆菌对人体细胞的特异性致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章晓联教授是在进行一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中,发现了这种含有11个基因的伤寒杆菌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它只存在受感染人的伤寒杆菌上,不存在鼠的伤寒杆菌上。在实验的过程中,她们克隆了IVB型伤寒杆菌菌毛基因操纵子。
通过研究带有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伤寒杆菌与没有IVB型菌毛的伤寒杆菌菌株“攻击”人的THP—1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嗜细胞,发现带有IVB型菌毛的伤寒杆菌比没有IVB型菌毛的伤寒杆菌对人的THP—1细胞具有显著性的毒性和侵袭性,而对小鼠腹腔巨嗜细胞的毒性和侵袭性没有显著性。这说明带有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伤寒杆菌对人体单核细胞有致病性,而对鼠的巨嗜细胞没有致病性。
章晓联教授十分兴奋地认为,这个发现为进一步研究带有IVB型菌毛基因操纵子的伤寒杆菌对人体单核细胞免疫致病机理和阐明细菌对人体造成的种属特异性损伤理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