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韩国汉城国立大学的克隆研究再次引起科学界的哗然。按说人们对克隆技术已不陌生了,那么为什么科学界会再次对韩国最近的这项克隆研究予以高度关注呢?原因在于,韩国此项研究与以往的克隆技术研究有所不同。
“自己克隆自己”
在这次研究中,研究者从一位女性体内取出卵细胞,将其中的染色体拿掉,使之成为一个无核卵细胞;再从她的卵丘细胞中提取出DNA,注入到无核卵细胞中,让它继续在试管内发育,直至胚泡期,增殖细胞近100个。而通常,在体外培养的卵细胞在生长至7~8个细胞时就会死亡,无法再继续生长,而且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此时的卵细胞已经发育到桑葚胚期,其中的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每个细胞都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将一个这样的细胞进行处理后,再植入到合适的子宫内,就能发育成胎儿。
当卵细胞增殖至胚泡期时,胚泡就包含滋养层细胞、内细胞团细胞两种细胞了。内细胞团细胞不再是全能干细胞,它会发育成多能干细胞。而多能干细胞只能发育成器官,不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从理论上讲,只要此时对这种多能干细胞加以诱导,就能“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特定类型的细胞和组织、器官,从而避免了从“克隆人”身上摘取器官的问题发生。
此外,DNA分析表明,上述胚泡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含有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染色体的丢失或异常表达。而以往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可能会发生DNA异常表达或者丢失。因此可以认为,韩国科学家的这次体外培养技术研究是十分成功的,是生殖研究领域里一项重大突破。研究者目前收集了16位志愿者的242个卵,其中25%可以发育至胚泡期。
“治疗”与“生殖”何以分泾渭
进行上述研究有两种发展方向。
一种发展方向是所谓治疗性克隆,即建立胚胎干细胞系。利用某些化学试剂或药物,让它们朝一定方向发育,就会成为有特殊功能的细胞群,如心肌细胞、胰岛细胞等,以便治疗心肌梗死、糖尿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癌症等。目前这种治疗性克隆技术,在动物体内进行实验后证明是有效、可行的。
但就目前的研究水平来说,科学家还只能“生产”出较单纯的细胞和组织,如皮肤、软骨或是心肌细胞等,还不能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可以“生产”出整个心脏、肝脏、胰腺等器官。因为这些器官是由多种不同的细胞组成的,包括神经细胞、血管细胞,要制造出这样复杂、多功能的器官绝非易事。
另一种发展方向是所谓生殖性克隆。如果将上述胚泡种植到女性子宫内,就可以发育成一个完整的胎儿。以此次研究为例,如果研究者继续做下去,就能够克隆出这位女性自己。假如将这种“克隆人”的心脏、肝脏、胰脏取出来,再移植回自己体内,用于治疗“本人”或他人的疾病(这在技术上是可能实现的),由于是“自己克隆自己”,所以治疗时不会产生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当然,这种治疗的成功概率是多少,这种研究是否会因为扼杀“克隆人”而有悖于伦理道德,则是需要人们严肃对待的另一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