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12年和2012~2015年的采购需求,在本次调查中,11类医疗设备可以被归类为“最需要的”、“必要的”、“先进的”、“欠缺吸引力的”。采购趋势如下:
▲对最需要的设备:在调查中,65%和56%的医院将在2012年和2012~2015年购买患者监测仪;63%和56%的医院将分别在这两个时期购买彩色超声仪。这表明:一方面,在未来3年中,对这两种设备的需求依然强劲,这将有利于迈瑞、通用和飞利浦等市场领先者。另一方面,2012年以后对这两种设备具有购买需求的医院比例下降,可能是因为从医疗增量需求转向了更换升级需求。
▲对必要的设备:在调查中,40%~50%的医院将在2012年购买麻醉机、DR以及生化分析仪,这一比例预计将在2012年以后下降到30%~40%,这是因为这些设备在中国医院的渗透率在逐渐提高。
▲对先进的设备:10%~30%的医院在2012年将目光瞄上了LA、DSA、MRI和CT。与必要的和最需要的设备类别相比,对此类设备的需求在近期和中期较低,可能是因为成本较高以及对最先进设备的医疗需求较小。
▲对欠缺吸引力的设备:只有8%和13%的医院将黑白超声仪和CR添加到了2012年的采购清单上,2012年以后的需求减少了50%。黑白超声仪正在被彩超取代,因为彩超为更加准确的诊断提供了更好的图像和更多的诊断信息;而对面临放射科数字化的医院来说,尤其是在新建医院和一流医院,DR正在取代CR或与CR形成互补,作为放射室的一个完整解决方案。
跨国公司继续占主导地位
这项调查还发现,跨国公司继续在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在所调查的11个领域中,有10个领域被跨国公司品牌占据。由于80%以上的受访者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首选跨国公司,调查报告预计跨国公司的主导地位将不会改变。
通用、飞利浦和西门子已经进入了重要的细分市场,并且在大多数细分市场赢得了领先地位,而瓦里安(Varian)、医科达(Elekta)、德尔格(Draeger)、日立(Hitachi)、锐珂(Carestream)和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 Coulter)等公司重点关注一、二条核心产品线,成为边缘市场的赢家。具体来说,通用公司引领医疗设备市场;而在医药耗材领域,尤其是在整形外科和药物洗脱支架,美敦力、强生和史赛克处于领先地位。
虽然跨国公司目前占据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但将会遭遇国内生产厂家的一些竞争,尤其是在患者监测仪、麻醉机和X射线摄.影机等领域。花旗集团分析师指出,迈瑞、万东医疗和谊安在市场上展现出了它们的竞争力,尤其值得关注。
设备配置蕴藏增长潜力
随着2010年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4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医疗器械市场。2005~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CAGR高达34%(剔除外汇影响为29%),明显高于美国(6.8%)、日本(7.8%)和德国(6.3%)(见表2)。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扩张,以及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提高,患者就诊人数增加。2011年前三季度,这一增长率放缓到了20%。
不过,调查结果表明,从患者可使用医疗设备来衡量,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先进医疗设备(或由中国卫生部定义的B类医疗器械)上,其中包括DSA、CT、MRI和LA。
此外,中国每千人拥有3.6张医院病床,这要落后于韩国(8.3张)、中国台湾地区(6.9张)和中国香港地区(5.0张)。医院病床的增加可能会促使大医院使用的医疗设备增长,比如患者监测仪,根据调查结果,中国每100张医院病床配备的患者监测仪为11.6台,远远低于美国的30~40台。调查预测,到2015年年底,中国医院病床数量将达到720万张,每千人将拥有5.3张医院病床。idlj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