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到2011年,对中国工厂的审核次数从10家上升到32家,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显示FDA对中国企业的日益关注。总体来说,从审核次数、审核国际占比以及警告信数量和比例来看,FDA的确已经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加强了监管力度;从无缺陷比例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中国企业的整体QSR质量体系法规管理水平与国际企业存在较大差距,并反推FDA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提高大审厂概率。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如下挑战:
在获得FDA的上市许可之前,对于申请通过510k的企业来说,是不需要FDA到现场开展QSR审核的,因此,很多公司是以拿证作为主要目标,而对于体系法规的满足考虑相对较弱,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与QSR的符合性缺少系统的策划和梳理;
企业以前很少接受严格审核,对待严格的审核缺少经验。国内企业获得FDA的上市许可,如510k等,很多是通过专业顾问公司开展注册工作,而注册咨询的工作主要针对需要递交的文档,较少考虑到体系符合的问题;
国内熟悉QSR的研发、生产、供应商管理、纠正预防、警戒系统、MDR、召回等完整要求和实践经验的人员仍然紧缺,即使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雇员,但由于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通常不涉及到QSR的所有方面,因此,中国雇员通常也没有机会独立应对FDA的审核。
鉴于上述挑战,中国本土企业:第一,尽早重视QSR质量体系法规的工作,在策划FDA注册时,就要策划体系的符合性。第二,在递交FDA的注册资料如510k资料时,就要考虑到QSR的符合性,因为后续工厂审核的资料必须与递交的510k资料是一致的,特别要避免递交给FDA的材料企业自己都不存档和不审阅,甚至对于递交的资料一无所知;对于监管机制完善的FDA来说,拿到证(仅仅是上市监管)并非万事大吉。第三,寻求外部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梳理企业QSR的符合性情况,尽早实施必须的整改,在公司内推动企业切实满足FDA的QSR质量体系法规要求,确保审核时无重大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