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疗器械招商人士了解,未来5年中,乡镇结构的人群依然是医改中最得实惠的群体。长期以来,医疗器械都在大型医院配置,检查费用也较高,而未来,随着医改的深化,乡镇等医疗机构,也将加大医疗设备的使用,家庭用医疗器械也将在价格拉底的同时,逐渐被乡镇人群购买。
日前,从美敦力威高骨科器械合资公司董事长李炳容处获悉,未来他们将致力于中低端医疗器械的研发,以满足中国城乡结构人群的就医。至此,已经是第三家外资医疗器械商家,将触角伸向低端市场。之前,强生也称,将更多地关注农村人群的家庭治疗情况。
“中国医疗器械的问题是,产品多为重复仿制品,80—90%以上的中高等医疗器械均为仿制。” 邱贵兴称,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起步比较晚,基础差,企业小、散、乱,常处于无序竞争状态,科技水平不足,没有完善的市场运作及培训体系,政府于政策不配套。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基础差的原因是,中国工业基础差,以致医疗器械的制造业基础也较差,只能先仿制。而要想改变这个问题,就得先提高人才机制,搞医疗器械研究的人,要懂材料学、工程设计、医学,等,但国内的大学没有设置医疗器械设计专业。而且,医疗器械研制投入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外资的扩张势力要迅猛一些。
据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骨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介绍,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1200亿,到 2009年11月底有规模的医疗器械企业1168家。
医疗器械业内专家预测,今后五年间将翻一番,未来几年内中国将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目前医疗器械的趋势为,国外医疗器械占有大市场,但国产医疗器械的发展潜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