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我国大约80%的农村人口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保险费用只有50元,其中政府支付40元。在比较发达的地区,筹资水平则要高一些。如果根据农村人均卫生费用300多元的水平推算,这样的缴费水平只能负担15%~20%的医疗费用。因此,即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已比较大,但由于保障水平仍较低,还不能有效地分担农民的医疗费用风险,无法真正解决农民的看病贵问题。2008年,政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承担的费用从40元增加至80元,但离有效分担农民医疗费用风险仍有一定的距离。
如果不能提高医疗保险的风险分担水平,仅仅扩大覆盖面并不能有效地解决看病贵问题。提高医保分担水平一方面需要提高筹资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保险资金的利用效率。在筹资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中设置的个人账户限制了保险资金的有效利用,削弱了费用分担的功能。此外,许多地方的医疗保险费用有大量的结余,并没有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公平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城乡之间年人均卫生费用、卫生资源的占有和健康水平的差别上。我国城乡之间年人均卫生费用相差近4倍(1200元比300元),远高于城乡之间的年人均收入差别(1.3万元比5000元)。从城乡之间医疗保险筹资水平的差别上可以看到,看病贵的问题在农村和不发达地区比城市和发达地区严重得多。城乡之间在人均卫生人员和病床的占有率上相差都在1倍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城乡之间的健康指标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社会对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内种种问题的诟病,逐步汇成了反思现有医疗卫生体制弊病,呼唤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洪流。对现有医疗卫生体制的批评以及对新体制设想的多方较力,集中反映在对政府管理定位和市场化的争论上。
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医疗卫生领域现有的许多问题都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同时也是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因此,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并不成功,新的体制应以政府力量为主导。这一观点的理论基础在于强调医疗卫生的特殊性,即它的公共产品性质和信息不对称性等特点。
而与主流观点相左的意见认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市场化引起的,因为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还没有真正的市场化,只有“伪市场化”。目前,医疗卫生领域在市场准入、人员流动、医保支付等方面都是政府力量在起作用,保护的是大型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排斥的是市场力量的竞争。因此,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不是市场化太多了,而是远远不足。
实际上,我们在推进新一轮的医改时,应当既考虑医疗卫生的特殊性,又要考虑经济体制的基础条件。
应当看到,当市场力量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后,政府面临着更为严峻、复杂的挑战,管理难度更大,管理手段也要复杂得多。因此,首先要看是什么样的市场力量,什么样的政府力量在起作用;其次要看对应于一定的市场力量,是否具备相应的政府力量和社会监管力量。应该认识到,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本身的结构越完善,两者的匹配性越好,便越能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方案虽然还未公布,政府下一步改革的基本方向却已经显现出来。在卫生费用的筹资方面,三种医疗保险计划将占主导地位,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经费的来源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经费完全来自职工和企业。在其他两种保险制度中,政府支出占主要份额,但这两种保险的水平非常低。此外,政府主导的医疗救助也在建立之中。随着上述三种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将比现有水平显著增加。除了直接出资外,政府在筹资制度方面的组织作用也非常重要,这方面的政府功能目前也正在不断加强之中。
在保险资金的支付和使用方面,政府目前的功能还比较薄弱,需要有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及各种考核指标和支付方法的支持,这需要有一个建设过程。此外,医疗保险资金的使用在制度化、公开和透明化以及接受社会监督方面也亟须加强,同时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应有作用,防止其过度积累和沉淀。
在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方面,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系统的建设。在这方面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其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提倡对疾病的预防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及时和经常性的管理,来减少大病治疗的需求,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目前,在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中,大型公立医院无论是在人员还是在设备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地位,吸引着大量的病人和资金。尽管近年来民营医院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但在许多方面都无法与大型公立医院竞争。除了在人才竞争方面处于劣势外,医保定点报销的限制也是非公立医院无法与公立医院相抗衡的重要原因。对此,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尚不明晰,而希望保留政府控制作用的人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短期内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筹资结构的公平性问题,即解决老百姓抱怨最大的看病贵问题。但是,随着筹资结构问题的逐步解决,资金的有效使用、卫生费用的控制、医疗服务安全和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更为重要的长期性问题。
医疗卫生费用的有效使用与支付方式、价格体系与医疗技术的经济评估密切相关。目前采用的按服务量事后付费的支付方式,导致服务数量的增加和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我国目前医疗价格结构的严重扭曲表现在医疗服务人力价格过低,而药品、检查项目的价格过高,导致药品、检查项目的过度使用。改善资金的有效使用还需要对各种医疗服务和产品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分析,在成本效益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这就需要政府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并借鉴国际经验。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