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500万年前栖息在南极地区的长寿蛤类可能为减肥食谱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研究人员在10月份的《地质学》杂志上认为,食物短缺有助于这种名为Cucullaea raea的拳头大小的蛤类寿命达到120岁,成为已知最长寿的动物之一。这项发现向以往有关双壳类长寿原因的流行解释提出了挑战,为发现所有动物的长寿因子提供了线索。
过去20年里的研究表明,高纬度地区冷水蛤类的寿命比暖水同类长10倍,这令研究人员确信寒冷环境可通过降低代谢率的方式延长寿命。但科学家们却遇到了困难: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是否在这些高纬度蛤类的长寿问题上扮演某种角色?
纽约雪城大学的古生物学家Linda Ivany与其学生Devin Buick在检查南极洲沿岸岛屿海洋沉积物中的蛤化石时认为,他们有个独特的机会来检验是否存在着其他因素。这些沉积物是在始新世时期沉积下来的,当时南极沿岸的水温比今天高10度左右。研究人员将化石切开,显露出贝壳上的一系列暗纹——就像树干上的年轮一样,这些暗纹表明了个体的年龄。Ivany和Buick据此计算出,尽管水温较高,这种蛤类多半也能够活到120岁。接下来,Ivany和Buick测定了贝壳中碳氧同位素的比例,结果表明这种蛤类能在食物匮乏的冬季生长,而在食物丰富的夏季停止生长。
Ivany表示:“这与我们的期望相反。”他们认为,这种蛤类在夏季停止进食,以便集中精力完成繁殖活动。她说,由于研究表明热量限制能延缓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衰老过程(见4月20日《科学此刻》),冬季有限的食物可能是其长寿的关键。Ivany还认为,自然选择可能有利于那些寿命更长,因而产卵机会更多的蛤类。
图森市亚利桑那大学的古生物学家Karl Flessa表示:“这项研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认为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那些影响寿命的因素,而且也在动物如何对待极端环境方面提出了见解。他说:“以这种方式来了解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相当不错。”